雨水節氣溼氣重,如何養生?中醫建議做好這幾點

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張姝 薄雲娜

影片剪輯:張堅 鄭晶晶

2月19日進入“雨水”節氣,作為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氣溫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比較頻繁,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節氣之一。此時,溼邪之氣會隨之而來,不僅溫度低,而且寒中有溼,尤其一早一晚更是明顯。那麼,雨水節氣如何養生呢?日前,極目新聞記者採訪了武漢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餘莉萍。

健脾祛溼為主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溼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溼阻經脈和溼困脾胃,出現關節僵痛、面板溼疹、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餘莉萍醫生表示,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注意健脾祛溼。同時,春節前後飲食也容易引發胃脹胃痛,甜食、葷食、堅果等油膩食物和飲酒,易誘發脾胃疾病,這時候更應該注意健脾。

她建議,雨水時節,市民應適當飲用溫水,多吃新鮮果蔬,以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增強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調養脾胃可多用大棗,大棗性平味甘,是補脾和胃佳品。亦可適當多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藥、芋頭、藕、蘿蔔、甘蔗等。

食療多以粥為好,比如,扁豆薏仁粥,半夏山藥粥,薏米陳皮粥,這些都可以起到健脾胃、化溼的作用。另外,還可以適當吃一點菠菜,菠菜可以起到疏肝、補血、養氣的作用。

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那麼,在飲食起居上,雨水節氣應該注意什麼?

餘莉萍介紹,俗話說:“春捂秋凍”,雨水節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預防“倒春寒”。此時人們的機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

“春捂”,最重要的就是要捂好腿和腳,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中老年人和兒童,以免遭到風寒侵襲,受寒後傷肺,引起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不過,她也表示,“春捂”也需根據個人體質及個人對季節溫度變化的感受來調整。比如,如果是體質較強的青壯年,到了春季正午的時候,如果陽光較好,溫度較高時,可適當減少衣物,在早晚氣溫較涼的時候,應增加衣物,以自身感覺溫暖合適為主。市民可以優先減上身衣物,但是下半身的保暖褲還要多穿一陣,謹防寒從腳下起。

此外,減上衣時也不能忽略後背和腹部的保暖。因為人體背部及腹部有統攝人體一身陽氣及陰氣的督脈與任脈,雨水節氣護住此處,可以幫助預防感冒及寒性腹瀉。

中午適當進行午睡

雨水節氣,日常起居勞逸結合也很重要,餘莉萍建議,市民要做到起居有常,順應自然。這個節氣溼氣較重,溼邪困脾,人容易犯困。不少人春天容易睏乏,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她建議市民,在日常起居上要合理安排,儘量做到早睡早起,晚上儘量11點之前睡覺,中午適當地進行午睡,這對工作、生活、學習都是有好處的。

動起來助陽氣升發

餘莉萍也介紹,雨水節氣之後,天氣變化不定,人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可能出現精神抑鬱、憂思等,對健康不利。

她建議,在此期間,大家應順應自然界氣機的變化,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以放鬆心情、改善不良情緒。

因雨水節氣早晚較為寒冷,不宜做過於激烈的運動,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散步、快走,此外還可進行功法鍛鍊,比如八段錦、六字訣和呼吸功能操,增強肺部功能,也有助陽氣的升發。

TAG: 節氣雨水餘莉萍衣物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