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在門診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病人,有些胃潰瘍患者,到了後期,往往會容易引起胃下垂的情況,我們來了解下。

何謂胃下垂?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其位置相對固定,對於維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胃下垂是由於支撐內臟器官的韌帶鬆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鬆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兩髂嵴(平躺時骨盆兩側最突出處)聯線以下,常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

研究表明:胃下垂多見瘦長體形者、腹肌薄弱、久臥病床體質虛弱者等,其發生與肌張力下降,胃周韌帶鬆弛有關。

正常狀態的胃富含具有收縮與舒張功能的平滑肌,胃平滑肌張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胃的形狀與大小。一般情況下受到神經體液因素的調控,胃會維持一定範圍的張力,不會輕易鬆弛了。

有這些表現防胃下垂!

輕度胃下垂患者多無明顯症狀;中度以上胃下垂患者則胃腸動力差,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具體如下:

●腹脹不適:

患者多自訴有腹部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腹部疼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噁心嘔吐:

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

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大便秘結:

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透過緩慢。

●神經精神症狀:

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症狀導致患者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多夢、憂鬱多慮等神經精神症狀。

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此外,胃下垂的患者常有

消瘦、乏力、低血壓

等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見到的胃下垂,與體質有關,或者產婦在生下小孩後,腹壓降低,也會引起胃下垂。我們要注意,胃下垂人群,一定要避免餐後立即運動,以免加重胃下垂,導致臟器脫落。

中醫認為,胃下垂屬中醫“胃下、胃薄”之範疇。早在《黃帝內經》就有胃下的論述,如《靈樞·本髒》曰:“肉不稱身者,胃下”,“肉麼者,胃薄”,“胃下者,下管約不利”。

胃下垂主要與脾胃相關,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是本病的基本病機。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脾司升清, 胃主降濁,二者升降相因,脾升胃降,升舉得當,氣機才能順暢;若脾胃氣虛,中氣下陷,無力舉託,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就會導致胃下垂。

怎麼治療與調理?

■ 西醫對症治療

腹脹不適、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等多用胃腸動力藥物、抑酸藥物、消化酶等。

■ 中醫治療有效

中醫治療胃下垂有較好的效果。早在金元時代,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創立了補中益氣湯,後世醫家多用此方加減治療胃下垂。

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但是,我們要注意,生活中每個人胃下垂的原因不同,表現不同,需要中醫生進行準確的辨證論治後,再進行開方使用。

■飲食調理

胃靠“三分治療,七分養”。胃下垂患者的飲食是其恢復的一個重要內容,宜少食多餐,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進食的時候要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 這樣可以將食物充分的磨碎,讓脾胃更容易消化吸收。

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加強鍛鍊

特別是產後胃下垂的患者,更是要注意加強腹部肌肉鍛鍊來恢復胃下垂情況,必要時,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按摩,幫助胃部恢復原位,但切忌心急,要慢慢從小量運動做起,不宜隨意加量。

身體乏力,時常腹痛、噁心,警惕是胃下垂的表現!

生活壓力加大,很多人不規律就餐,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情況。如果有輕度胃下垂的健康狀況,不要盲目買補中益氣丸的等藥物食用,以免藥效過猛等情況傷及本體。

TAG: 胃下垂患者脾胃疼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