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交泰日九毒日

天地交泰日九毒日

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

九毒日一共有十天。具體日期就是:農曆 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 以及 二五、二六、二七,這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 十四日為天地交泰日。

下面具體介紹2020年九毒日的三階段:

十四(7月4日):天地交泰日

(一)初毒日

初五(6月25日):地臘,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初六(6月26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雷齋日。

初七(6月27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二)中毒日

十五(7月5日):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7月6日):九毒日,又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十七(7月7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三)末毒日

廿五(7月15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月晦日。

廿六(7月16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7月17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鬥降。

惡五月,仲夏之月,天地化生,勿以極熱,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惡疾。五月氣之成也,肝臟已病,神氣不行,火氣漸壯,水力衰弱,宜補腎助肺,調理胃氣,以順其時。宜減酸增苦,溢肝補腎,固密精氣。臥早起早,慎發洩。戒葷腥;惡五月,多泡些清熱解毒的喝,可保持狀態,調解運勢;惡五月戒殺放生可化解災禍病痛。

天地交泰日九毒日

(資料圖)

在漢族民俗中,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在門上懸插菖蒲、艾葉,謂之“蒲劍”、“艾虎”,以驅邪避害。後來,又新增上榴花、蒜頭、龍船花,合稱為“天中五瑞”。

五瑞之首,乃菖蒲,它具有消除邪氣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菖蒲主治“風寒溼痺,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透九竅,明耳目,出音聲”,是一味很有用的中草藥。同時,菖蒲“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懸之於門,如利劍出鞘,足以避邪驅鬼。清人顧鐵卿《清嘉錄》卷五:“截蒲為劍,割篷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天地交泰日九毒日

(資料圖)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在古代中國針灸學裡,就以艾草的老葉製成艾絨,用以灸疾除病。“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採艾似人形者),懸門戶上,以攘毒氣”(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榴花與艾葉,都是古代婦女在端午節時,用來插帶在鬢髮上的飾物,以闢攘邪氣疫氣。因石榴花紅豔似火,插於鬢髮,使女性更為俏麗,“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唐·杜牧《山石榴》)。

天地交泰日九毒日

(資料圖)

蒜頭,又稱蒜果,在端午節時附於菖蒲上,懸於戶外,同樣可以避邪去疫。蒜頭氣味辛烈,殺菌效果極佳,還可以降血壓。在炒制菜餚時,它是一種佐味品。

龍船花,本名山丹花,百合花科,在五月熱熱鬧鬧地盛開,開時花冠向上,不向外翻卷。把它採來一同系在菖蒲上,可去疫瘴之氣。

關於懸插“五瑞”的風俗,在歷代詩人的作品中多有反映。南宋詩人戴復古在《揚州端午呈趙師》中寫道:“榴花角黍鬥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陸游也吟道:“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清人盧毓嵩在《鍾馗圖》中唱道:“榴花吐豔菖蒲碧,畫圖一幅生虛白。”端午插五瑞,既體現了一種民俗學的內蘊,同時又表現了古人對於生存環境的關切之心。

TAG: 九毒犯者夭亡奇禍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