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梅:陪伴血液病患者走過漫長歲月

“不要再猶豫了!今天之內把籌款文字寫好,我來想辦法!”“現階段不要吃玉米之類的粗纖維食品,容易加重腸道負擔,引起腸道排異,聽我的,只能吃流食……”

胡玉梅:陪伴血液病患者走過漫長歲月

2月18日,胡玉梅(左一)帶領白血病患者家屬入住“小白驛站”華西站點。

2月21日上午11點,在與成都京東方醫院一街之隔的鳳凰家園小區,胡玉梅打著電話走出大門,準備在附近的菜攤上買菜,兩個手機不間斷回覆著微信留言。

手機那頭,要麼是正在治療血液病的患者家屬,要麼是長期處在複查階段的患者本人,大到籌集醫療費,小到檢查報告上的一個常識問題,甚至病人該吃什麼,胡玉梅都不厭其煩地向對方講解。遇到那些為了錢猶猶豫豫的病人,她脾氣一下就上來了,本就沙啞的嗓門更是提高八度,連勸帶“罵”地說服對方一定要堅持治療。

今年48歲的胡玉梅不是醫生,但在成都乃至四川的血液病病友圈裡,她算得上是有名的人。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她陪女兒走過7年的“抗白”之路,曾上過東方衛視節目講述親身經歷。作為一名公益人士,她自稱“久病成醫”,從去年3月在成都建立“小白驛站”,專為血液病患者及家屬免費提供一個歇腳之處,也供大家相互取暖、慰藉、打氣,讓這條漫長的“治癒”之路不再孤獨。

是眾人的“胡媽”,也是一個孩子的媽

認識胡玉梅的2000多個血液病患者及病人家屬對她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胡媽”。

一切都要從2015年胡玉梅8歲的女兒小霖花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說起。

當時,胡玉梅隻身帶著女兒到成都就醫,在華西醫院附近租了房子。事實上,她每天晚上都在醫院睡陪護床,租房只是用來做飯。她當時還不會做飯,但因為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統薄弱,對食物的衛生要求很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感染、復發,甚至危及生命,她只能逼著自己學。

那段時間,胡玉梅如定時鬧鐘一般奔走在醫院和出租屋之間,日復一日操持著女兒的一日三餐,配合醫生完成日常檢查、上藥、談話等工作。那時,體重有200多斤的胡玉梅在60釐米寬的陪護床上睡了一年多。“我當時就想,要是身邊有人來幫幫我就好了。”

也是從那時起,胡玉梅開始關注公益,加入四川省紅十字基金會成為志願者,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小霖花的化療主治醫生周晨燕成立的“小白互助團”當“團長”。

胡玉梅號召病友家屬們相互幫助,做飯、買藥,有的還主動獻血,很快就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她還運用網路資源為白血病患者籌集醫療費,發動身邊的人脈聯絡專家,讓患者和家屬們堅定治療信心,少走彎路。

另一方面,胡玉梅竟練成了好廚藝,每頓都會多做一些菜帶到病房,分給其他病友。其他病房的小孩聞著香味就來了,嬌滴滴地說:“胡媽媽,我想吃點。”就這樣,胡玉梅成了病患、家屬、醫生口中的“胡媽”。

有一次,胡玉梅不小心摔倒,左腳踝骨裂,在陪護床上躺了10天。那段時間,病友們每天輪流給她和女兒送飯,“我覺得這就是病友之間互助的甜頭。”

胡玉梅陪護女兒經歷了8次大化療後,終於出院了。可就在2017年3月,出院半年多之後,女兒病情復發,必須做骨髓移植。胡玉梅作為供者,用3個月時間減到了醫生要求的體重,順利透過供者體檢,讓女兒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

可就在年底,女兒病情再次復發,這意味著以前的治療全部失敗。女兒緊急入院後,化療無效,身體各個器官開始被腫瘤細胞吞噬,醫院多次下發病危通知書。

走投無路之時,胡玉梅決定最後賭一次,讓女兒成為新型CAR-T細胞療法的首個受試者。那天,CAR-T細胞在女兒身體內引發細胞因子風暴,很多病友默默地陪著胡玉梅,為小霖花祈禱,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之後,小霖花轉危為安。

如今,小霖花體內的白血病細胞已得到有效控制,只需定時到醫院輸注丙種球蛋白,維持身體免疫力。儘管女兒的生活幾乎與正常人無異,但對胡玉梅來說,自己心裡這根弦已經習慣繃著了。

“我有時都不敢想,自己那些年是怎麼過來的,但一定少不了身邊人的陪伴。”胡玉梅說,她意識到做公益不只是解決錢的問題,為病患和家屬提供心理上的支撐同樣重要,“所以我一直在提倡互助,只要誰家出了狀況,其他家屬就會默默地陪在身邊,不談病情,就是安靜地陪伴。”

是錢的事,也不只是錢的事

小霖花兩次復發入院治療期間,主治醫生是時任成都軍區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她從事血液學基礎及臨床研究已有20多年。

“白血病屬於惡性血液病的一種,人群中一年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六、七,是比較少見的病種。但是發病群體很多是年輕人和小孩,所以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劉芳告訴記者,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治療白血病的手段也在增加,包括傳統的化療、放療以及骨髓移植、靶向藥物、生物免疫等,治癒率可以達到一半以上。但現實中,依然有很多患者受制於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偏差或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沒有及時接受恰當的、規範的治療。

劉芳已經不記得有多少次,自己面對無助的病人家屬,找胡玉梅來勸說他們留下。有一回,一個範可尼貧血患者在骨髓移植後出現重大併發症,但家屬沒有那麼多錢,幾乎要放棄了。劉芳立即請胡玉梅到醫院,兩人一起苦口婆心地勸說、挽留家屬。同時,胡玉梅發動所有資源,以最快的速度籌集到20萬元,最後患者康復出院了。

“每次為困難的病人籌到款,我就特別有成就感。”胡玉梅的公益事業越做越成熟,籌集的款項越來越多,也不斷有人質疑她做這些事的動機。但胡玉梅從不怕質疑,“絕不從病人身上薅錢,這是我的底線。”

胡玉梅也曾想過放棄。2019年底,她長期關注的一個孩子病發去世,她嚎啕大哭。那段時間,身邊有6個病人相繼離去,積壓已久的挫敗感湧上心頭。自認為“逆商”強大的胡玉梅崩潰了。

她解散了所有的病友群,告訴大家自己“不幹了”。但再次面對患者和家屬投來那種希望的眼神,她還是心軟了。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胡玉梅聯合其他病友,在2020年7月成立了新朗公益服務中心。她推動機構與水滴籌、騰訊公益等平臺合作,募集善款超過1000多萬元,用於幫助那些困難的重症患者家庭。為此,機構會從患者病情、家庭條件、救治意願等方面綜合考察救助物件。

在劉芳看來,胡玉梅發揮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公益組織成立後,更加成體系地幫助病人,除了籌款,還做了許多必不可少的溝通工作,包括建立家屬的信任、緩解病人的焦慮,甚至解答一些醫療專業問題,指導病人的飲食、護理等,“幫了醫生的大忙”。

“比起‘疏導’,醫生更重要的任務是‘保命’,所以精力主要放在治療上面,除了向病人瞭解病情、制定治療計劃、觀察反應、處理併發症,還要跟各個部門溝通,包括會診、檢驗等等。”如今,劉芳調任成都京東方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團隊7個醫生,要照看40個病人,“‘保命’的壓力就已經不小了。”

胡玉梅成為醫院的志願者後,當起了劉芳的“搭檔”。每到她坐門診那天,胡玉梅就來協助工作,反反覆覆、事無鉅細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一天下來,兩人接診三四十個病人後,已經口乾舌燥。“不是所有醫院都有志願者,像她這樣的就更少。”劉芳說。

給他人港灣,也是在“治癒”自己

講完陪伴女兒“抗白”的經歷,胡玉梅抹掉眼淚輕鬆一笑,“這事已經翻篇了。”

但她知道,大部分病友的治療還是進行時,“瞭解每一個病人的前後情況,相當於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再重複一遍。”

學會自我排解,是胡玉梅一直在做的事,也是她在為病友們做的事。

公益機構成立初期,胡玉梅從病友手中接下“愛心廚房”,成為了“小白驛站”的雛形。但“愛心廚房”面積太小,不能滿足更多病人的需求,所以2021年3月,第一個“小白驛站”在原成都軍區總醫院附近落成。同年5月,華西醫院附近位於林蔭街的“小白驛站”也對病人開放。

胡玉梅:陪伴血液病患者走過漫長歲月

病人家屬在“小白驛站”廚房做飯,廚房裡冰箱、消毒櫃、炊具、米麵油、調料、一次性餐盒等一應俱全。

“小白驛站”為病友免費提供煮飯、短期住宿的功能,為從外地趕來短期複查、維持治療的病人和家屬提供一個落腳之處,還增加了為初診病人15天的過渡到租房期。

有了“硬體”,也得有“軟體”,“小白驛站”會不定期地請來醫師、營養師、心理輔導員等專業人員,組織講座,給家屬們普及基本知識、疏導心理壓力。

為病人和家屬疏導心理壓力,是胡玉梅長期重點要做的事之一,自己和女兒就是其中的受益人。

今年春節,胡玉梅和女兒沒回老家過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想串門。“雖然大家都不提,但我們知道沒法再以平常心融入到那種氛圍裡,尤其是害怕旁人不經意間投來同情的目光。”胡玉梅說,“病恥感”確實是存在於潛意識中的,自我克服很難。

索性,胡玉梅就把“小白驛站”的幾十個病友家屬們聚到一起過年,自己做了兩大桌子菜,以慰藉大家不能回家過年的思鄉之情。

胡玉梅算過,一個“小白驛站”一年的開銷在25萬元左右。公益平臺會發放一定補貼,也有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但機構依然捉襟見肘。

儘管如此,胡玉梅從未想過停下腳步,她不斷地找企業拉贊助,希望對方以購買服務或冠名的形式提供支援,“坦白說,就是去要錢。我以前也很愛面子,但是在這種時候,面子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如今,位於鳳凰家園小區的“小白驛站”即將對病人開放,第四個站點也已經在規劃中。

胡玉梅還有一個更長遠的想法,讓那些因病致貧的家庭從心理上、行動上重新“站”起來。“一些父母帶孩子看病,幾乎是兩個人都丟開工作,長期與社會脫節。一些成年病人身體康復了,社會功能也需要康復。”

事實上,這也是胡玉梅自己經歷過的。曾經在女兒住院的一段時間裡,她一度陷入迷茫。她過去在南充這個城市,在整個公司把保險業績做到了全國前三,如今沒了工作,每天重複著單調的生活,一時間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

後來,她開始接觸新鮮事物,轉移注意力,無意間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啟發,堅定了自己繼續做公益的信心,“我感覺被需要就是自己的價值所在。”

胡玉梅說,如果條件成熟,她打算為病友們專門開辦就業指導培訓班,“讓每個家庭在血液病治療之路上,學會‘治癒’自己。”

視覺 I 曾麗

編輯 I 鄧苗苗

稽核 I劉蘭

TAG: 胡玉梅病人病友家屬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