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被確定為致癌物,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感染

近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了第15版致癌物報告,其中新增了8種致癌物。

“幽門螺旋桿菌”被確定為致癌物,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感染

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致癌物

、三氧化二銻被列為合理懷疑的致癌物,以及6種自來水消毒後的滷代乙酸副產物被認為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

特別是幽門螺旋桿菌,在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

“幽門螺旋桿菌”被確定為致癌物,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感染

根據《HP感染率與不同環境因素相關性的調查研究》報道,幽門螺旋桿菌(Hp)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在全球自然細菌感染中超過50%。其中發展中國家感染率超過發達國家。根據2001-2014全國幽門螺旋桿菌調查顯示,我國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在40%-90%之間,平均為59%。

幽門螺旋桿菌於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一半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幽門螺旋桿菌可透過細菌學、細胞毒素以及免疫啟用等多種途徑造成黏膜慢性炎症,久而久之,在解剖上即表現為上皮損傷,反覆的損傷造成腺體枯萎,進而導致胃粘膜萎縮,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反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黏膜萎縮的機率和嚴重程度增大,黏膜變薄,新生的上皮腸化。腸化生被認為是胃粘膜對長期不利環境的適應性反應,並且在再生過程中異源增生的腸上皮進一步異常發展,形成非典型增生,表現為細胞異型性和腺體結構紊亂。目前,“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模式已經得到多數臨床學者的認可。

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旋桿菌患者的最終結局都是胃癌。

從基因層面來講,幽門螺旋桿菌中參與致癌最重要的基因是cag基因,只有存在有cag島的幽門螺旋桿菌才會進一步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一些炎症因子,啟用腫瘤訊號而最終發展成癌症。個人基因敏感性、體質、生活習慣等都會影響疾病的進展。

“幽門螺旋桿菌”被確定為致癌物,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感染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你需要知道這些 :

檢查是否感染,一般常用的檢測手段是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簡單、快捷、無創、無痛、準確。

治療一般推薦含鉍劑的四聯療法,療程10-14天。

治療後一個月複查呼氣試驗,最好連胃鏡一起做。

感染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得胃癌,但畢竟是一個高危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被確定為致癌物,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感染

幽門螺桿菌主要是經口傳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常有家族聚集現象

,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與家人親密接觸、共餐等。預防應該做到這些好習慣:

預防應該做到這些好習慣

1

分餐、使用公筷

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建議採取分餐制,並用消毒處理好的碗筷。家長避免口嚼食物後再餵給孩子,加大兒童的感染風險。聚餐時,也建議使用公筷,儘量不要隨意給別人夾菜。

2

注意衛生

勤洗手,勤刷牙。日常餐具做好清潔消毒。避免食用街邊衛生資格不過關的路邊攤等。

3

清淡飲食

儘量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少吃醃製品和生冷食物。

根除幽門螺桿菌是一項艱鉅漫長的任務。除了提倡公筷公勺等健康飲食習慣,提高基層醫療水平和篩查投入是最關鍵的舉措。

END

點選以下

關鍵字

檢視相應知識:

TAG: 幽門螺旋桿菌螺桿菌致癌物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