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吃飯時,牢記五個小秘訣,體內血壓“乖乖”降下來!

本文作者:

餘靜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丨心內科主任醫師)

共同作者:

馬瑞新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醫生)

對於高血壓患者的日常飲食,醫生最常叮囑的就是“限鹽”。很多患者都覺得看似容易、做起來難。下面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高血壓吃飯時,牢記五個小秘訣,體內血壓“乖乖”降下來!

鹽吃多了可使血壓升高,這是有充分醫學研究證據的。

食鹽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氯化鈉

,鈉鹽過量能使身體裡的水分不易排出,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與高血壓發病密切相關。

在自然生長的新鮮食物中,鈉含量不高,而鉀剛好相反。新鮮蔬菜和水果比如橘子、青豆中,鉀含量很豐富,鈉含量低;相反,預加工類食物比如火腿、罐頭湯麵中的鈉大大增加,而鉀下降。在烹製食物的過程中,我們要加入食鹽,這時鉀會流失。這是不好的,因為

除了“高鈉”,“低鉀”也會使血壓進一步升高

高血壓吃飯時,牢記五個小秘訣,體內血壓“乖乖”降下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

低於 5 克

。我國的營養膳食專家建議,每天攝入不超過 6 克食鹽。這是什麼概念呢?用一個啤酒瓶蓋(去掉膠墊),平裝滿一蓋,就相當於 5~6 克鹽。一小撮(用三個指頭尖)食鹽約為 2~3 克。據此可以檢查一下,我們平時做飯菜時放鹽是不是超標了呢?

還有,別忘了很多提味兒的食品比如醬油、豆瓣醬,和醃製的食品如

熟肉

榨菜

中都含有食鹽;雞精和味精中含穀氨酸鈉,也同樣是鈉鹽;有做麵包時發酵用的小蘇打也是鈉鹽。這些鈉也要算在內。

高血壓吃飯時,牢記五個小秘訣,體內血壓“乖乖”降下來!

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有

“百味鹽為先”

的說法,少了鹽,珍味佳餚似乎就失去了口感,“淡而無味”。那麼,如何做到限鹽的同時、不影響食物的口感呢?其實,這也是有“妙招”的。

1. 採用其他口味來代替鹹味

比如,烹飪時使用食醋和白糖,用酸甜口味來替代鹹味,也會帶來豐富的味覺刺激。除了食醋,我們還可以借鑑西餐的方法,用檸檬汁來調味,會使菜品口感更有層次、味道更鮮美。

2. 多吃自身就味道較強的蔬菜

比如洋蔥、番茄和青椒等,這些菜不用太多鹹味就能“有味兒”,用食物本身的味道來提升菜的口感、減少放鹽。

高血壓吃飯時,牢記五個小秘訣,體內血壓“乖乖”降下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3. 採用天然的提味品來增加菜的口感

比如蔥、姜、蒜等,其實天然的提味品還很多,我們國家可以說是“調料大國”了,還可以借鑑西餐的香料比如肉桂、羅勒葉、薄荷、百里香等,在做肉類和魚類的時候可以用它們來減少放鹽,還會帶來獨特的風味。

4. 改良烹飪方式

例如可以用蘸料的方式來使用醬油,而不是將醬汁全部澆淋在菜上,這樣可以在保持口感的同時減少鹽的攝入;如果要涼拌蔬菜,不要先醃製,可以晚點兒放鹽,這樣在保留了鹹味的同時,菜品的含鹽量會下降。

5. 使用加了

的鹽,也稱作低鈉鹽

做菜時放這種特殊的鹽可以減少菜餚的食鹽含量,增加鉀的含量,同時口感區別不大。但要注意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高血壓吃飯時,牢記五個小秘訣,體內血壓“乖乖”降下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果透過以上的方法,您還是覺得食物淡而無味,那麼建議您逐漸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和菜譜,適應一段時間,多仔細體會食物本身帶有的味道。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也許就能感受和愛上低鹽膳食的天然風味,而不喜歡“重口味”的飯菜呢。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歡迎微信搜尋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TAG: 口感食鹽放鹽食物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