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列為明確致癌物,我們為什麼不能根除這種感染率超高的致病菌?

前幾天,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了第15版致癌物報告,第一次將幽門螺桿菌列為明確致癌物。絕大部分的胃癌都是這種細菌導致的,但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聞了,1994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已經將它認定為Ⅰ類人類致癌物;2012年,世衛組織也把它列入到了1類致癌物清單當中。這種生活在幽門部位的細菌,從1983年被發現以來,已經摺磨人類的胃將近40年了,我們對它也有了一些瞭解,比如它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可以在高胃酸濃度環境中生存的細菌,可以透過自身生產尿素酶釋放鹼性物質來破壞胃內的環境和胃壁結構,再比如它可能會透過“口-口傳播”以及“糞-口傳播”。

幽門螺桿菌列為明確致癌物,我們為什麼不能根除這種感染率超高的致病菌?

俗話說病從口入,這也意味著幽門螺桿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其實很高,有資料顯示,我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將近60%,每2人中就約有 1 人攜帶該病菌。2020年我國因胃癌被確診的患者數量達到了47。9萬人,因病去世37。4萬人,這麼一看還是挺嚇人的吧?不要過分緊張!因為這些患者也不全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桿菌而被確診的,而且從幽門螺桿菌感染到引起胃癌,是一個慢性發展的過程,有些人一生也完不成這些步驟。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胃癌的發病率大約是1。8%,雖然看起來不高,但放在人群當中也不是小數目,所以說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患者或者是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患者,要及時透過醫療手段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對幽門螺旋桿菌進行預防和治療。

也許你會說,既然這種細菌對大家的胃這麼不友好,那可不可以將它徹底清除掉呢?這樣人人都不會有被感染的擔憂了。過去專家們是傾向於將它徹底扼殺的,所使用的辦法主要是含有鉍劑的四聯療法等,但是這種辦法也有一定的複發率。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美國一項研究又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與食管癌風險降低有關,這就讓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有了更多的複雜性。所以在我們對於這種細菌的傳播途徑和影響沒有更加全面地掌握時,理智的做法是:不要趕盡殺絕。只有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才需要根據醫生的建議決定是否進行根除。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未來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手段也可能會發生改變。作為正常人,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體檢、合理膳食、注意衛生,防止病從口入,這也是和細菌對抗的方式。

TAG: 螺桿菌幽門致癌物細菌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