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第二節檢查方法

肌體積或稱肌容積和肌輪廓,是運動系統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肌體積可透過視診、觸診、測量等方法。檢查時應與鄰近的及對側相同的肌肉作比較,注意肌肉有無萎縮或肥大。

肌萎縮是肌肉體積變小,甚至消失。視診一般用於比較身體雙側的對稱部位,注意肌肉外形變小或凹陷。需要特別注意面、肩、骨盆及四肢遠端,尤其是手掌、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觸診用於檢測肌體積、輪廓和是否勻稱。正常肌肉受壓時有一定的彈性,鬆開後能很快恢復原狀。萎縮的肌肉通常觸之鬆軟。測量的方法有助於精細判斷肌萎縮與肌肥大,尤其當兩側肢體差別細微時,僅靠目測或觸控則難以辨別,此時需用帶尺測量肢體的周徑,測量時須選擇生理性骨隆起(如鷹嘴、尺骨莖突、髕骨、踝部)為標誌,在其上方或下方的一定距離水平測量肢體的周徑。在正常情況下,兩側肢體周徑可有輕度差異,但一般不超過2cm(圖6- 12)。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2肌肉萎縮

肌肥大是指肌體積增大,其檢查方法與肌萎縮相同。視診可見肌肉膨脹;觸診時,肌肉變得堅硬結實,假肥大時肌肉外觀變大,但觸之似麵糰或橡膠,就像撫摸有彈性、凝膠樣的玩具(圖6- 13)。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3肌肥大

肌張力是指在安靜休息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

可以透過問診、視診、觸診和做被動運動來測知。

在臨床上肌張力增高比較明顯的患者,常訴說肢體僵硬,運動不靈活、緩慢,走路拖曳或手臂無擺動等。

可以觀察有無飽滿的肌腹。可以測知肌肉的軟硬度。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4肌張力降低時關節過度屈伸現象

透過被動運動可以體會肌肉的緊張度,並瞭解其阻力。檢查時須取得患者的合作,患者的肢體應完全放鬆,然後再做肢體各個關節的被動運動。肌張力減低時,肌肉弛緩變軟,被動運動時阻力減低或消失,關節鬆弛,運動範圍擴大,有時呈過度屈伸現象(圖6-14)。肌張力增強時,肌肉堅硬,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大甚或難以施行。

錐體束損害

所致的肌張力增強,稱為

痙攣性肌張力增高

,在被動運動開始時阻力較大,而後阻力則明顯減弱,故又稱

折刀樣肌張力增高

。所做的被動運動越急、越強,其阻力也越大。此種肌張力增強,以上肢的屈肌、旋前肌和下肢的伸肌為明顯。

錐體外系損害

所致的肌張力增高,稱為

強直性肌張力增高

,此時由於伸肌和屈肌的肌張力均增高,故被動運動時其阻力是均勻的,猶如彎鉛管,故又稱鉛管樣強直。有時在阻力均勻的基礎上出現連續的停頓,猶如兩個鋸齒輪盤的鑲嵌轉動,稱為

齒輪樣強直

(圖6- 15)。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5肌張力增高時的表現

錐體束損害時有兩個有意義的肌張力檢查法。

檢查者握住患者的手,將其肘關節屈成直角,囑患者放鬆被檢肢體,此時檢查者急速作旋後、旋前的被動運動,反覆操作,便可以感到旋前肌有一定阻力(圖6- 16)。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6旋前肌肌張力試驗

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檢查者以左手托起患者一側大腿後面,右手托起該小腿並突然釋放,使小腿自然墜落。正常人小腿隨重心落下而無跳動,錐體束損害時由於肌張力增高,股四頭肌的牽張反射增強,故而小腿下落緩慢伴有連續跳動(圖6- 17)。但帕金森綜合徵患者小腿下落緩慢,卻無跳動。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7股四頭肌肌張力試驗

在某些錐體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時,肌張力增高的發生,以頸肌及肩肌較肢體肌肉為早,下列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的體徵。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8頭下落試驗

患者仰臥,囑其儘可能放鬆,頭下不墊枕頭,檢查者用左手墊於患者枕下,囑患者閉眼,並轉移其注意力,檢查者以右手將患者頭抬起後,迅速放下,此時在正常人頭部會很快地落於檢查者的左手中;在帕金森病患者,即使在早期,由於其頸肌肌張力較高,故頭下落較慢。此檢查應取得患者的合作,並反覆數次仔細地觀察,才可確定(圖6- 18)。

患者坐檢查臺沿,雙下肢放鬆下垂,檢查者將其雙下肢舉起後迅速放下,正常人則雙下肢猶如鐘擺前後擺動;肌張力增高的患者,特別是一側性的,則病側放下後停止擺動較健側早(圖6- 19)。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19下肢鐘擺試驗

兩上肢垂於身體兩側,檢查者面對站立的患者,兩手置於患者肩部,前後搖動患者的雙肩,使雙上肢以軀幹為中心前後扭擺。肌張力增高的患者,其病側擺動範圍較小,而小腦病變等肌張力減低者,病側擺動幅度較大(圖6- 20)。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20肩搖盪試驗

主要是檢查患者肌肉收縮時的力量。

主要是檢查患者肢體是否有力,兩側是否相等,如癱瘓較重可觀察其運動幅度,如癱瘓較輕可依次檢查各關節各個方向的主動運動。檢查時要測定其力量、幅度和速度,兩側進行比較,還應知其平時善用何手,注意在生理範圍內的差別。

檢查肌力可用兩種方法。

是患者用力抵抗檢查者移動其受檢查部分的位置,例如檢查者將患者在肘部屈曲的上肢拉直(圖6- 21)。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21肱二頭肌被動法或靜力法檢查

是患者用力移動其受檢部分的位置,以克服檢查者的阻力,例如將伸直的上肢在肘部屈曲(圖6- 22)。檢查上肢時,囑患者作各手指的外展、內收,拇指對各指,握拳,伸掌,屈腕,伸腕,手掌旋前、旋後,伸屈前臂,上肢的外展、內收、前舉、上舉、前後轉和肩向前、後等動作。檢查下肢時,囑患者足趾上下動作,伸腳向上、下、內、外運動,伸膝屈膝,股向外展、內收等動作。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22肱二頭肌主動法或動力法檢查

肌力的記錄可採用0~5級記分法。

0級為完全癱瘓;

Ⅰ級可見肌肉收縮而無肢體運動;

Ⅱ級在去除地心引力的影響後,能作主動運動,即患者肢體能在床上移動,但不能抬起;

Ⅲ級能克服地心引力而作主動運動,即肢體能抬離床面,而不能抵抗外加阻力;

Ⅳ級能作抵抗阻力的運動,但比正常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減弱;

Ⅴ級為正常肌力。隨意運動功能完全喪失,稱為癱瘓(或麻痺),隨意運動功能減退,稱為輕癱(或不全麻痺)。

根據癱瘓的部位和分佈分為:個別肌肉麻痺、單癱(一個肢體或肢體的某一部分的癱瘓)、偏癱(為一側上下肢的癱瘓)、截癱(兩側下肢的癱瘓)、四肢癱(兩側上、下肢的癱瘓)、交叉癱(一側腦神經和對側上下肢的癱瘓)。

手部的肌力可以用握力計作進一步檢查(圖6- 23)。

運動系統 查體方法

圖6-23用握力計檢查手部肌力

本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您的點贊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TAG: 張力患者肌肉肢體檢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