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佳所——廈門“茶桌仔”

風光迷人的廈門,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茶葉輸出地。在廈門,人們在業餘愛到“茶桌仔”品茶攀談,或聽“降古仙”來“講古”,或欣賞象棋表演賽,或欣賞歌曲。

今天與您分享的是吳旭霞所撰寫的《茶館閒情·中國茶館的演變與情趣》(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五章的內容。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廈門被迫作為五個開放的港口之一,同時也成了重要的茶葉貿易港口。廈門人飲茶十分普遍,且十分講究。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1年)周凱編纂的《廈門志》卷15“風俗記”記載,廈門人“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壺必曰孟公壺,杯必曰若深杯。茶也……文火煎之,如啜酒然;以餉客,客必辨其色、香、味而細綴之,否則,相為笑,名曰功夫茶”。

聽古佳所——廈門“茶桌仔”

在廈門,“茶桌仔”,即飲茶攤、茶館、茶樓,遍佈全市,從海口到禾山,大街小巷都設有茶桌仔。當時廈門的“茶桌仔”規模比較大的有大王、二王講古場和二舍廟、局口街、養真宮、五湖、曾姑娘巷、大井腳廈港福海宮鼓市場、江頭街、開明戲院一帶等等處所。這些“茶桌仔“泡用的茶葉,大部分是老叢水仙、三印水仙,飲用時配以俗稱為“小種罐”的宜興壺,加上茶博土姻熟自如的沏茶技藝,把武夷巖茶的幽香真味盡注於杯中。

聽古佳所——廈門“茶桌仔”

為了招攬顧客,“茶桌仔”往往特意請來藝人說書,有的同時舉行象棋表演賽,有的兼辦南樂清唱或演唱現代歌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講古”。廈門的講古,形式不同於北方的評書,也不像揚州、蘇州、福州的評彈。“講古仙”不需藉助任何道具,只是手裡有一本書,有的還拿把摺扇,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並富有生動的表情和形象的動作,繪形繪色,引人入勝,講渴時喝口茶,繼續講。

TAG: 茶桌講古廈門茶館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