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週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開陽 王爍 陸飛

責編 | 攸淇

如何打出最快的響指?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打響指是一種人類流傳已久的小動作,從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臘繪畫到漫威世界中的滅霸都會打響指。一項新研究指出,打響指創造了人類運動的一項新紀錄:它產生了人體上觀察到的最快的旋轉角加速度(1。6×10⁶ °/s²),而其旋轉角速度7800度每秒也持平了職業棒球投手的手臂速度。打響指的速度也非常快,僅需約7毫秒。

研究進一步指出,手指之間需要有適合的摩擦係數,才能透過彈簧和閂鎖機制儲存和快速釋放能量打出響指。摩擦係數過大會耗散能量,表面太光滑則無法儲存足夠的能量——所以滅霸帶著金屬手套是打不了響指的。

► 圖片及文章連結:

http://research。gatech。edu/oh-snap-record-breaking-motion-our-fingertips

僅憑聲音“定位”主人,貓咪其實很關注你!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圖片來源:Yerlin Matu, Unsplash

許多動物都具有社會空間認知能力,會在自己大腦中構建認知地圖並標註自己感興趣物件的位置。最近,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家貓可以透過聲音跟蹤主人的位置。

研究人員在家庭環境和貓咖啡店進行實驗,測試貓在看不到主人的情況下對播放的主人錄音有何反應。實驗房間內外各有一個揚聲器,會播放不同的聲音組合。結果顯示,當主人的聲音先在室內出現然後馬上在室外出現,家貓最為驚訝。相比之下,陌生人的聲音或者其他噪音的位置發生瞬移時,家貓並不會驚訝。這表明家貓可以分辨主人的聲音,並且對主人的位置格外關注。

► 文章連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57611

使用工具有助於提升語言能力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圖片來源:pixabay

理解並使用複雜的語法可以說是人類最 “高階” 的技能之一。使用語言調動的是特定的神經資源,但是有趣的是,發表在11月12日《科學》(Science)雜誌的一篇研究發現,使用工具時調動的大腦區域和語言技能是同一片區域。

既然如此,透過訓練使用工具能力是否可以提升語言能力呢?於是,實驗人員對使用工具與語言能力之間的關係做了測試。他們讓參與者進行30分鐘的器械使用之後測試其理解複雜句式的能力,發現與沒有訓練的對照組相比,訓練過的人對於複雜語法的理解有所提升,與此同時,透過複雜語法訓練後使用工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這些發現對於之後臨床語言功能恢復也有一定的啟發。

►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e0874

睡眠問題或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圖片來源:pixabay

睡眠對於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這種對健康的影響不僅侷限於生理上,也對心理健康有著很大影響。

巴西學者最近調查了1113名16-25歲的大學全職在校生,其中2/3的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而其中55%存在白天睡眠過多的問題,而這部分的學生抑鬱或者高壓力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他們還發現,睡眠不足和白天睡眠過多問題在女學生中更為常見。研究者認為,首次離開家鄉,使用令人興奮的酒精藥物,不規律的睡眠時間等都是導致學生出現睡眠問題的誘導因素,但是睡眠是如何導致心理問題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文章連結: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3014460。2021。1983019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竟是天性使然?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圖片來源:pixabay

進化生物學家認為,祖母們為了幫助照顧孫輩小孩,增加他們的存活率,從而放棄了自己的生育能力。研究也曾發現家中有祖母同住的小孩在學習成績等方面更優秀,表明祖母們確實在照料對孫輩小孩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那祖母對小孩的喜愛是天性嗎?對此,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者們的最新研究發現,祖母對孫輩的情感連線超過了對自己兒女。這項研究招募了50名女性,她們至少有一個3~12歲的孫輩小孩。

研究人員給她們看的孫輩小孩的照片,她們自己的子女,以及其他無關的孩子的照片,同時透過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她們的大腦。結果發現,當她們只有在看到自己的孫輩照片時候,大腦關於情感的部分才會被啟用。而當她們看到自己的成年的孩子的照片時,被啟用的是認知的部分。這意味著,祖母們看到自己的孫輩產生的是直接的情感聯絡,她們會因為孫輩小孩的笑而感到開心,為他們的哭而感到焦慮。祖母們對自己成年孩子則更多的是理性的認知。這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會覺得他們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小孩時比看到自己時更興奮和激動。

► 文章連結: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1。1997

蜻蜓可以飛越印度洋嗎?

老人總是慣孩子,“隔代親” 竟是天性使然? | 一週科技

圖片來源:pixabay

2009年,馬爾地夫的海洋生物學家查爾斯·安德森在當地發現了一隻來自印度的薄翅蜻蜓。他作出假設,這隻蜻蜓再次起飛時將前往非洲,而不是返回印度。蜻蜓真的可以跨越2000多公里的印度洋,從印度經馬爾地夫到達非洲嗎?

近日,包括安德森和瑞典隆德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們從理論上證明了這種可能性。蜻蜓的體積太小了,因此想要在其身上安裝追蹤器在技術上不可行,研究人員從模擬模擬的角度出發,探究這種可能性。他們先檢查了蜻蜓的生理指標,計算了其體記憶體儲的能量使得他們在空中停留的最大時間,然後再透過氣象模型來確定從印度到非洲之間的風是否能讓蜻蜓順利完成遷移。結果表明,大約15% 的蜻蜓能在春季從印度飛越至非洲,40%則可以在秋季時再返回印度。

► 文章連結: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vo。2021。698128/full

TAG: 孫輩蜻蜓10祖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