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在失獨家庭個案服務中的運用——以五里溝街道順祥街社群失獨老人為例

一、個案背景

(一)基本資料

服務物件:李君(化名)

性別:男

年齡:74歲

生理特徵:因腦出血導致行動不便,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

性格特徵:內心脆弱敏感、不願意與人交流。

家庭職業背景:退休工人,退休工資每月有4000元左右。

(二)個案來源

濟南市槐蔭區五里溝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以下簡稱:五里溝街道社工站)在前期調研中,發現某小區有一戶失獨家庭。

李君由於腿腳不便,常年臥床,需要老伴長期在身旁進行照顧。長期的陪伴照料,讓二人的人際交往圈狹小且封閉,社會支援網路薄弱,心理負擔較為沉重。

(三)背景資料

1。情緒狀況

透過與服務物件進行會談,社會工作者觀察到服務物件由於沒有傾訴物件而一直沉浸在喪子悲痛中,不願意與他人溝通。此外,服務物件因口齒不清的問題使得表達不太流暢,在與社會工作者交談的過程中,遭到老伴多次打斷。服務物件變得心情煩悶,喪失自信心,幾度想要落淚。

2。人際關係(社會參與)

服務物件原本生活在天橋區,後來因兒子工作搬到了槐蔭區,已在槐蔭區生活了8年。服務物件的老伴與小區居民和社群的關係比較好,接觸比較多。但後期由於照顧服務物件,社交網路也逐漸閉塞。

服務物件有一妹妹,但距離服務物件家較遠,不能及時地為服務物件進行適當的關懷與慰藉,但是兄妹感情深厚,關係穩定。

3。行為表現

由於身心問題,再加上住在高層,使得服務物件很少外出,長期呆在家中。

4。支援網路

(1)服務物件一家每月可領8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資,滿足了基本的日常開銷。

(2)社群對於服務物件一家比較照顧,時常關注服務物件的日常需求,保障其正常生活。

二、分析預估

五里溝街道社工站透過多次入戶走訪,並從社群工作人員和社群居民處採集服務物件資訊,現對服務物件的問題或需求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1。服務物件身體素質較差,抵抗力下降,身體健康存在一定的隱患。

2。服務物件為失獨家庭,沒有子女,無人贍養,養老方面存在問題。

3。服務物件所在單元的樓梯扶手損壞,使服務物件一家上下樓困難,影響了正常生活。

4。服務物件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較重,內心渴望陪伴與溫暖。

5。服務物件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社會參與度低,生活圈子小。

三、服務計劃

(一)理論基礎

針對服務物件的情況,社會工作者計劃採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來進行介入。因為生理、心理以及社會三個層面共同作用於服務物件的整個成長和發展過程中。

過去的喪子悲痛、現在的人際交往問題再加上逃避心理,這三方面的壓力相互影響,最終使得服務物件心理出現困擾、人際交往出現衝突。

(二)服務目標

1。總目標:幫助服務物件尋求並建立社會支援網路;幫助服務物件宣洩內心的苦楚,減輕精神負擔;讓服務物件關注自身優勢,增強自信心。

2。分目標:

(1)社會工作者透過運用尊重、真誠、接納、傾聽等專業技巧,與服務物件建立良好的專業關係。運用同理心技巧,幫助服務物件開啟心扉,宣洩內心的苦楚,減輕精神負擔。

(2)尋求和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共建單位、“搭把手”便民服務隊等),定期上門慰問、服務,關注服務物件的日常需求,保障服務物件一家的正常生活;連結社群的非正式支援資源(志願者、鄰居等),搭建社群鄰里互助平臺,關心服務物件,減少服務物件的孤獨感。連結醫護上門服務,幫助服務物件進行康復訓練,做好健康保障工作。

(3)運用社會損害理論(有時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緒反應,會被他人視為病兆而作出過分反應,從而對老年人的自我認知產生損害),扭轉服務物件的老伴對於口齒不清晰的錯誤認知,鼓勵服務物件大膽地與同輩群體進行交談,擴大生活圈子。

(4)運用優勢視角,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物件找到潛在的幸福感,傳達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關注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四、服務實施過程

(一)入戶訪談,收集資訊

社會工作者在前期調研期間,初次見到了服務物件。服務物件當時臥病在床,需要老伴在身邊進行照料。

初次會談時,因服務物件的身體問題,社會工作者未向服務物件進行直接詢問,而是從服務物件的老伴那獲取了基本資訊(包括:身體狀況、經濟狀況、性格特徵、人際關係等)。此外,涉及敏感的資訊(失獨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從服務物件所在社群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採集。

後期,社會工作者又通過幾次的走訪慰問活動,和服務物件直接建立了專業關係,並運用觀察、傾聽、同理心等專業技巧,收集服務物件對於自身狀況的情緒反映以及行為表現。

透過將服務物件資料進行分析預估,社會工作者認為服務物件生活上,精神上都需要進行幫扶。綜合督導建議,五里溝街道社工站決定為服務物件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按照規範開展個案工作。

(二)提供適當關懷,開啟服務物件心扉

在各個節日(中秋節、重陽節)來臨之際,社會工作者多次帶上禮物和祝福去探訪服務物件一家,並藉此機會,建立信任關係,幫助服務物件開啟心扉,瞭解其具體困難及需求。

在與服務物件接觸過程中,社會工作者發現服務物件內心渴望與他人交流。長期接觸下來,服務物件逐漸向社會工作者開啟心扉,向社會工作者講述自己的經歷。

社會工作者運用傾聽、同理心等技巧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服務物件反應,並運用心理疏導的方法,引導服務物件宣洩內心的悲觀情緒,鼓勵服務物件重新樹立自信心。

(三)整合社群資源,關注服務物件日常需求

針對服務物件上下樓困難的問題,社會工作者連結順祥街社群居委會,藉助社群公益基金及“搭把手”便民服務隊,對服務物件所在單元的樓梯扶手進行了更換。

隨後,為關注到服務物件日常需求,五里溝街道社工站為服務物件連結了愛心企業(山東省纖維質量檢測中心)進行定期探訪。透過愛心企業每月四次的探訪,不僅能夠為服務物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且能夠提供一定的心理疏導,為其提供心理支援。

最後,社會工作者為擴大服務物件的人際交往圈子,向服務物件介紹社群小組活動,邀請服務物件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參與,讓服務物件在與其他居民的互動過程中感受到熱情與關懷,鼓勵服務物件重新融入社群生活,以此來緩解其沉重的心理負擔。

(四)運用優勢視角,傳達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社會工作者以重陽節拍攝照片為契機,協助服務物件為老伴拍攝照片,引導服務物件發現身邊潛在的幸福感,鼓勵服務物件從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愛情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此外,社會工作者在與服務物件聊天中,發掘其自身優勢,肯定服務物件的愛好與特長。社會工作者透過自我披露的技巧,向服務物件傳達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分享自己的處理方式,引導服務物件走出家門,豐富精神生活。

五、成效評估

本案例運用基線測量的方法進行評估,在介入前期,社會工作者對於服務物件的狀況(情緒狀況、行為表現、人際關係)進行了直接觀察,介入後,社會工作者對服務物件的轉變進行詳細記錄,形成前後對照,服務物件的各項指標均發生了積極性轉變。

六、專業反思

在本次案例中,社會工作者並沒有過度觸及服務物件傷疤,而是關注服務物件本身,幫助服務物件開啟心扉,將壓抑已久的情緒釋放出來,幫助服務物件學會心情疏導,走出心理困境,發揮自身優勢,引導服務物件重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此外,社會工作者發揮五里溝街道社工站的平臺優勢,在整個服務過程中,藉助社群社工室直接服務於居民的先天優勢,積極挖掘各方資源,以社群為依託,為服務物件的身體、心理、精神提供各項保障,助力失獨老人安享晚年。

作者:翟美佳

駐點:濟南市槐蔭區五里溝街道社工站

TAG: 物件服務社會工作者社群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