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濤: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董洪濤: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文 | 董洪濤(中醫博士)

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我們每天要吃飯喝水,飲食進入身體,全都要依賴脾的運化功能以氣化成精微物質,營養全身。也就是說,

脾是生命的根本保證

,脾不能虛。

為何脾為“後天之本”

舉例來說,痰溼體質的人,其根本是脾虛。脾虛則氣化減弱,陽氣不能運化,代謝產物易於積聚,化為痰溼。痰溼無所不在,各種怪病因之而生,俗話說“怪病多由痰作祟”。再者,久病之人,脾氣必弱,脾弱則生痰,因此說“久病多痰”。

脾虛的病狀很多,或氣血生化不足(氣血維繫著生命,氣血不足,生命的活力即減弱,女子會月經減少,甚則閉經、不孕;兒童會面色萎黃,精力不足;成人會眼澀、視物模糊、思維遲鈍等),或聚溼生痰,或四肢乏力,或精神不振,或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

脾虛,可以目測而知。脾氣通於口,脾氣和順則口唇能納五穀,脾有病則唇色改變,或發黃,或發暗,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按面部診斷,脾應於鼻頭,鼻頭色黃,則屬脾虛。按手掌診斷,手掌中間及大魚際部位對應脾,若發暗亦是脾虛之相。平時認真調理,自己注意觀察這些部位的變化,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脾氣是否充足。

我們都知道腎不能虛,虛則易衰老,卻不知

脾更不能虛,虛則百病叢生

飲食養脾的4個要點

其一,脾喜燥惡溼,喜溫惡寒,因此養脾要食些溫性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藥

比如我們廚房裡常用的各種香料多是溫性偏燥的,具養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乾薑等。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氣的食物,如地下長的地瓜、山藥等;脾喜溫惡寒,故需食溫熱之物;脾在色為黃,故需食黃色食物,小米色黃,最養脾土;脾德在緩,故需食甘味以緩脾之情。

其二,香味入脾,香可醒脾,可燥溼,亦可使脾舒暢

炒香的食物多具養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米或麵食烤成半焦半煳時即有香味,亦可養脾。小時候我最喜歡吃鍋邊上烤成焦黃色的玉米餅子或饅頭,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烤成金黃色的麵包又焦又脆,當屬養脾之物。

董洪濤: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其三,小孩子從小就要注意勿過食生冷,包括很多瓜果以及冷飲、涼水等,因為會傷損脾陽。

對小孩子來說,適宜的零食是麥芽糖和鍋巴。有人擔心吃烤香的食物會上火,我認為不能吃剛烤出來還很燙的,可等涼至室溫時再吃,即不會上火。脾虛之人可堅持晨起喝生薑紅糖水,有助於溫脾,並能昇陽。

其四,脾為中土,為陽氣左升之樞機。

歷代有不少養脾的中藥及湯方:健脾燥溼有蒼朮、平胃散;補脾化溼有茯苓、四君子湯;醒脾助運有草果、醒脾散;溫脾祛寒有乾薑、理中湯;升脾益氣有黃芪、補中益氣湯;養脾和中有人參、桂枝人參湯……皆是宣暢脾陽、調和中氣之方藥。

脾主運化,若脾虛運化無力,常會吃什麼拉什麼,且面黃肌瘦,此時當重視養脾。脾喜甘淡而惡腥辣重濁,故甘淡可以養脾;若脾氣太虛,千萬不可吃香喝辣。養脾可用此方:茯苓、薏苡仁、芡實、山藥各30克,陳皮10克,水煎服,日1劑。或上藥烘乾,共研細末,每次15克,日2次,調入溫熱的米粥中服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董洪濤: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TAG: 脾虛需食烤成脾氣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