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視】疑難病的治療思路和方法,不僅僅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疑難雜病有五個特點:久治不效;身患多種疾病;兼症或併發症多,且同時有幾種主症;脈診與舌診、主觀症狀與客觀檢查互相矛盾;對藥物反應不正常。疑難病之難,不是難在無證可辨,而是難在證多雜亂,難分難辨,難以定論,無從下手。除了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外,還有幾條治療疑難病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同道參考。

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

中醫學是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然辨證法指導下,從宏觀上來認識人及人體疾病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僅憑醫生的直觀感受和病人自覺症狀診斷疑難疾病,顯然是不夠的,現代醫學檢測手段(影像學、病理學、基因診斷學)的運用,對於揭示疾病的本質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是前人不可想象的。在此背景下,不少醫家注意到,結合現代醫學檢測手段不僅拓寬和加深了傳統“四診”視野,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能提高中醫臨床診治水平。如肝硬化腹水,屬於中醫四大難證之一,按傳統的中醫理論認識本病,病位在肝、脾、腎,病機為氣滯、血瘀、水停,但療效並不理想。現代醫學認為肝硬化腹水的產生,主要是門靜脈迴圈障礙,致使血管中水分滲出腹腔所致,同時肝功能損傷引起的血漿蛋白降低,亦是形成水腫、腹水的重要原因。所以結合現代醫學的微觀辨證方法,運用活血化瘀法能減輕或降低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血管瘀滯狀態,回縮肝脾,以消除腹水。對於難治性腹水患者,輸入適量的人體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加迴圈血容量,從而加強利尿作用,減少腹水量。基於以上中西醫認識,融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為一體,辨證用藥,並將活血化瘀法貫穿於始終,大大提高了療效。

中醫臨床療效的判斷決不能僅滿足於症狀的改善,還必須結合微觀指徵的變化,方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以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的客觀顯示度。

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

辨證是對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橫向認識,或同一疾病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分別認識。辨病是對疾病發生、發展全過程的縱向認識,有助於抓住貫穿疾病整個過程的基本矛盾。

從客觀上講,辨證是對疾病進行動態的觀察,是對疾病程式的診斷。然而中醫學對證的認識只能依靠直觀感覺來作歸納、分析和判斷,不能在某些問題上,特別是對某些區域性問題再作進一步的深入。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中醫的辨證若能結合西醫辨病,把證和病有機結合起來,把西醫的病理解剖和各種現代理化檢查指標納入到中醫的辨證中來,就可彌補中醫的侷限性。同時中醫辨證亦可以彌補西醫的不足,如西醫診斷無病但患者感覺不適,或西醫診斷明確的疑難病但療效不佳,用中醫中藥來辨證治療,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兩者之長,尋求自己發展道路,這是時代賦予我們中醫辨證的新內容,也是中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條道路。

辨疑不惑 治難不亂

醫者應博學多識,多讀醫書,瀏覽諸子百家著作,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善於捕捉四診八綱資訊,哪怕是某一細小的症狀也決不放過,有了資訊素材,才有證可辨。認真總結前醫或本人的治療得失,注意參考、借鑑前醫辨證思路,力求無誤。針對疑難病錯綜複雜的特點,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可貪多求快。對常用方劑和藥物的效能功用、藥力強弱要深刻認識,嫻熟使用,覓方出奇制勝,或採用游擊戰術,或採用持久戰術,有膽有識,有方有守,擅用單方、驗方。當一方一法治療複雜病感到療效不佳時,可吸取中醫各種療法之長,協同作戰,如外治、針灸、推拿、按摩、氣功等,或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總之,醫者必須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正確的辨證方法和靈活的治療思路,不斷探索總結辨證論治的方法技巧,找出“證”的本質,自可得心應手。

您的

點贊

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TAG: 辨證中醫疾病西醫疑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