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宜灸 ,治病重在扶陽

南宋竇材託名“扁鵲三世”,著《扁鵲心書》三卷,將艾灸治“大病”之法傳於後世。細讀《扁鵲心書》,感竇材乃醫界一代宗師,託名“扁鵲三世”,並無虛言。

竇材在《扁鵲心書》第一卷即傳授艾灸心法

“當明經絡”、“須識扶陽”、“住世之法”、“大病宜灸”……世俗之人皆以為艾灸僅僅是養生保健,改善亞健康狀態而已,難道不用藥不用針,小小艾條還能治難纏之病?

不信者,其實是未得其法也。《醫宗金鑑 刺灸心法要訣》:“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灸法,誠然不是選幾個簡單的穴位施灸,即獲良效,施灸之前必須要準確辨證,而後選穴,應用相應的艾灸技法,在充分的灸量的情況下,機體出現灸治感應,方可突顯艾灸的神效。“大病宜灸”,更要“重灸”並“長期灸”!

大病宜灸 ,治病重在扶陽

竇氏重視扶養陽氣

其中他尤其看重脾腎二髒之陽。“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此二者之陽氣,影響著五臟六腑的功能,故在治療疾病時尤應注意脾腎二髒陽氣的有無受損,這也直接關係著疾病的轉歸。

竇材重視“扶陽”的理念,正好和清末鄭欽安的扶陽思想如出一轍,“元氣為人生陰陽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陽”、“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治病重在扶陽”。”然竇材比鄭欽安要早約800多年。竇材真可謂一代名醫!

竇氏在書中指出“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從而提出了“大病宜灸”的思想。“如傷寒、疽瘡、勞瘵、中風、腫脹、洩瀉、久痢、喉痺、小兒急慢驚風、痘疹黑陷等證……若能早灸,自然陽氣不絕,性命堅牢。又世俗用灸,不過三五十壯,殊不知去小疾則愈,駐命根則難。”由此可見,固護陽氣,保養元陽乃治病之本,對於急重病證,灸宜乘早並且用量宜大。故《銅人針灸圖經》雲: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

如今,對臨床上很多束手無策的惡性腫瘤病人,在西醫基礎治療的同時,多授予患者及家屬居家艾灸之法,特別是重灸。

為什麼惡性腫瘤病人艾灸有效呢?

大病宜灸 ,治病重在扶陽

《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個觀點:“陽化氣,陰成形”。明代著名的醫家張景嶽認為:“陽動而散,故化氣,陰靜而凝,故成形。”

這裡陽和陰是指物質的動與靜、氣化與凝聚、分化與合成等的相對運動,進而說明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作用。陽主動,有氣化功能,可以促進臟腑發揮正常的功能。陽性熱,所以可以化陰為氣。陰主靜,性凝斂,所以可以凝聚而成形。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自然界萬物的生生化化,人體生理活動過程中的新陳代謝,都可以概括成“陽化氣,陰成形”。從病理來說,成形的疾病,一定是陰性的

如足內踝的腫脹或者水腫,那是因為腎經的陽氣不足而寒氣太盛,陽不能化水為氣,結果陰寒凝結在腎經的下段,形成水腫。

中醫扶陽派認為惡性腫瘤的病機是“陽氣失於敷布,陰寒得以凝滯”,惡性腫瘤是三陰病,越到晚期,陽氣越是虛衰,中醫扶陽派認為“陽氣”就是我們身體強大的自愈力,只有扶陽,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必死。”如何護這一息氣,只有“扶陽”,而艾灸是最重要的“扶陽之法”!

對於重症,在迴天無術時,莫忘了先人傳授的“大病宜灸”之法,或許會有轉機,或許得朽木回春之效。

謹記先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所傳心法“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艾,來自遠古,大地之恩賜,厚德載物;

灸,源於太陽,上蒼之饋贈,自強不息。

沒病的時候灸一灸能強身健體;

生病的時候灸一灸能調病驅疾。

TAG: 扶陽陽氣艾灸扁鵲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