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期刊發:在肝病中,腸道病毒組和噬菌體的治療潛力

2021年8月24日,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IF:25。083)發表了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Bernd Schnabl為通訊作者的綜述:

《在肝病中,腸道病毒組和噬菌體的治療潛力》

(原文標題:Intestinal virome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bacteriophages in liver disease)。

國際醫學期刊發:在肝病中,腸道病毒組和噬菌體的治療潛力

綜述摘要:

人類在腸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許多微生物與人體進化出了共生關係。

一些特定的致病性細菌與肝病的發病機制相關。儘管噬菌體和真核病毒(統稱為“病毒”)在腸道中的數量超過細菌和真菌,但我們對肝病患者的腸道病毒學的瞭解知之甚少。本綜述中,我們將總結與脂肪肝和肝硬化相關的糞便病毒的變化。噬菌體作為細菌的天然捕食者,可以精確地編輯細菌微生物群。我們將描述噬菌體靶向特定致病性細菌作為肝病新型治療方法的潛力,並描述相關臨床應用的挑戰。

掃碼看原文

人體腸道微生物人體腸道內寄生著大量的微生物,對人體的代謝、免疫、發育等多種生理過程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在多種慢性肝病的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腸道菌群的改變。

一方面,肝臟疾病的發生可以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

比如,乙肝病毒的感染可以延緩腸道菌群的定植和成熟。

另一方面,腸道菌群也能反過來影響肝臟疾病的發展。

比如,當腸道菌群失衡時,腸道的通透性發生改變,腸道菌群能向肝臟內移位,抑制肝臟免疫,不利於乙肝病毒的清除。此外,腸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謝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都發揮這重要的作用。糞菌移植可以促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抗原的下降,還可用於治療肝性腦病。

肝臟疾病如何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腸道菌群與肝臟疾病進展之間存在什麼關係?靶向腸道菌群如何應用於治療肝臟疾病?

10月19日14:00,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王俊忠博士將在生物谷直播間帶來主題為《腸道微生態與肝病》(《Gut microbiota and liver diseases》)的報告分享。

王俊忠博士曾在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從事博士後和訪問學者研究工作,

對於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謝性肝病、血吸蟲性肝病等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對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機制和免疫調節治療有深入的研究,對腸道微生態在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機制中的研究有獨特的見解。

此外,王俊忠博士還開展了利用調節腸道微生態治療肝性腦病的臨床研究、利用腸道微生態及腸道功能的改變預測肝衰竭患者的臨床轉歸及結局。

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作為重要成員參與國家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課題、中國-德國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重大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十餘項。

發表論文30餘篇,參與編寫全國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傳染病學》、《王寶恩肝臟病學》、《新發感染病學》等多部專著。

TAG: 腸道肝病菌群肝臟噬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