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不清的寶貝想“口齒伶俐”,首先要做到這三點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個很關鍵的詞——談吐,指的是言語應對的一種狀態,是一種人類最基礎的語言能力。一個人的談吐優秀,往往會在人際交往中收穫很高的分數,從而得到他人的誇讚,而談吐並不算好,甚至連口齒清晰都不能保證的人卻會大跌印象分,從而得到一個一般,甚至是負面的評價。

那麼,口齒不清是因為太過緊張嗎?還是因為說話者本身缺乏表達清楚的能力?從哈佛大學的調查來看,緊張所導致的口齒不清行為約佔到總數的17。94%,而

說話者自身缺乏語言能力的行為卻佔到了52.31%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在這三個方面出現了問題。

口齒不清的寶貝想“口齒伶俐”,首先要做到這三點

第一個方面:缺乏準確、邏輯性的發音意識

普通人發言,不管是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會有片刻的思索。在思索時,大腦中的威爾尼克區和布羅卡氏區便會發揮作用,前者透過感官和中樞神經來分析、處理複雜的資訊,而後者可以對複雜資訊梳理出完整的語言表達邏輯。

於是,一句甚至一段具備邏輯的話語便從表達者的口中敘述出來,並同時賦予不同的情感變化。儘管在我們看來或快速、或緩慢的語言表達並不出奇,但那是因為我們積蓄了太多的字音基礎,有著準確,且具備邏輯的發音意識。然而,語言障礙者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口齒不清是他們表達時的典型表現,但發音意識的缺乏才是這個行為之所以出現的重要原因。從矛盾論的角度來看,發音意識的缺乏與口齒不清無疑是語言障礙的主要矛盾之一,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我們才能保證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得順暢,讓口齒不清變口齒伶俐。

口齒不清的寶貝想“口齒伶俐”,首先要做到這三點

第二個方面:氣息、發音狀態的不穩定

氣息在語言表達中有什麼作用?是催動發音有序排列的號角,還是促使口齒清楚的加速器?從總體來看,氣息的作用遠遠不止這些。當氣流從呼吸器官(如肺部)離開,並且一路向上的時候,發音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了,例如喉頭和聲帶決定了聲音的上下限,而聲腔又藉助調音區讓聲音有了聲調的起伏和變化。

但想要讓說話變得清楚,首先就要保證氣息的穩定。

普通人自然是無需擔心這種事的,因為他們的氣息足夠穩定,只需要在那一直說說說就好,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說得太多嗓子有些疼。然而語言障礙者不同,他們的氣息穩定度很差,即便腦子裡面有某個音的確切形狀,可一張嘴就變了樣子。

其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天津中心就有這麼一個孩子。小唐今年四歲半,但語言能力還不及兩歲的弟弟,只要一開口,就是嘰裡咕嚕地說不清楚,而且目前也僅僅掌握了部分單音字。雖然勉強能喊清楚“ba”、“ma”,但更上一層的同聲母字那是一個都不會,更不要說其他的聲韻母了。

氣息、發音狀態的不穩定,讓孩子想說話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不穩定的狀態又開始影響孩子的性格,讓孩子一天天變得自卑。

口齒不清的寶貝想“口齒伶俐”,首先要做到這三點

第三個方面:發音器官之間配合錯誤

人體的發音器官根據其發揮的作用可以分為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吐字器官和共鳴器官四種。語言學家認為,這四個方面相互配合,組成了一個具備社會功能的獨特系統,一旦它們之間的配合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到人類本身的發音行為和發音動作。

四個方面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莫過於發聲器官,如唇、齒、舌、顎等比較典型的發音部位。一般來說,導致發聲器官出現問題的因素有兩類,一類是生理因素,比如顎裂、舌繫帶這樣的器質性問題,另一類則是後天因素,比如方言使用過多、多語言交流過多而形成的錯誤發音和錯誤習慣。

發音器官之間配合失誤,會直接影響到構音行為的正常,比如“開門”變成“抬門”就是典型的/k//t/發音混淆。除此之外,NL不分,平翹舌不分也是如此。由於發音器官本身的配合出現問題,發音自然而然會受到影響,於是就出現了不同發音互相串聯,讓人聽不懂、說不清的現象。

發音意識、氣息、發音器官不是單獨的某一方面,而是互相連線在一起的整體,一個方面存在問題,自然而然也會影響到其他的方面。這種影響,會隨兒童或成人的變化而變化,影響著他們的性格、心理以及正常的生活。因此,語言問題一旦出現,及時矯正是唯一的辦法。

TAG: 發音發音器官氣息口齒不清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