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臟神經官能症”的醫學科普小知識,建議轉發收藏!

在心血管診所就診的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患者因為“心臟不適感”而疲於奔波於各個醫院,但無論是門診檢查或是住院治療,最終都被告知沒有心臟器質性疾病,醫生會對這部分患者診斷“心臟神經官能症”。然而很多人對什麼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並不是很瞭解,今天帶大家一起了解關於心臟神經官能症的相關醫學小知識。

關於“心臟神經官能症”的醫學科普小知識,建議轉發收藏!

1. 什麼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又稱功能性心臟不適、神經血迴圈衰弱症或奮力綜合徵(effort syndrome)、心血管神經官能症,國外稱為神經性迴圈系統功能障礙或神經性迴圈無力症或高敏症等,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本病體檢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特徵,症狀儘管有時表現很重,但預後良好。

2. 心臟神經官能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特殊型別,以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為主要表現,可兼有神經官能症的其他表現。其症狀多種多樣,結合患者就醫的主訴,總結可見的臨床表現有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頭暈、失眠、多夢、緊張、焦慮、情緒低落、壓抑等。

3. 心臟神經官能症的好發人群有哪些?

心臟神經官能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的人群,但結合既往研究及臨床總結,本病大多發生於青壯年,20~40歲者最多,高壓力工作性質的高中級白領、空巢患病的中老年人、心梗中風後患者、甚至是某些青少年都是好發人群。本病的男女發病之比為2:3,更多見於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4. 心臟神經官能症的誘因有哪些?

由於工作和生活引發的焦慮、緊張、情緒激動及精神創傷等因素,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迴圈系統缺乏適當鍛鍊等都是本病常見的誘因。由於本病患者植物神經調節紊亂,直接導致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部分患者有體力活動耐量的下降,表現為輕度活動或勞累即不能適應,進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導致本病發生。

5. 被診斷心臟神經官能症後需要哪些治療?

一般治療方面:建議患者與醫生充分溝通,找出誘發因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積極參加戶外團體活動,如散步、郊遊、打太極拳等。對於合併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建議更積極的控制基礎疾病,避免因基礎疾病導致的身體不適感加重本病。

藥物治療:對於臨床症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患者,可進行臨床藥物干預,常用包括鎮靜安神、緩解焦慮及抑鬱的藥物,改善患者睡眠及心理狀態,對於以心悸為主要表現的患者,可以遵從醫囑口服美託洛爾等降低心率的藥物,緩解心慌、心悸症狀。中醫治療對部分患者也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總之,心臟神經官能症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雖然症狀表現多,患者自覺症狀重,但因其是非器質性心臟病,所以總體預後良好。

劉醫生祝願大家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這樣才能擁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關注我,關注健康!

TAG: 神經官能症心臟患者本病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