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張仲景妙方,溫通關節,逼出風寒溼氣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

三黃湯

以麻黃,黃芪,黃芩之三黃,加獨活、細辛

治中風,表現為手足緊繃難以屈伸,一身關節均疼、煩熱、發冷而不想吃東西。

大醫張仲景妙方,溫通關節,逼出風寒溼氣

此為中風在表之症。起於外感風邪,邪入體內,久而擾亂腎府。腎為胃之關,腎關不利則胃氣不轉,腎氣不上合胃氣而轉輸於臟腑,則胃熱反下入於腎陰而導致腎陽虛。

胃熱,則胃腸積滯,不想吃東西。腎陽虛,不能和心交流,故煩亂心熱。

風邪在表,令汗出不暢而鬱溼。加之腎陽虛主骨力差,久之溼流關節,令百節疼痛,屬陰邪,陰邪為寒溼。如果更嚴重,就是中風入裡及血脈,則非本方所宜。

本方三黃之用,麻黃通陽祛表寒,黃芩清裡熱與溼滯,黃芪宜生用以走肌表。

其一,麻黃

風邪輕揚升散,能向上向外影響手足與關節,而麻黃,只要患者有風邪致病的表現,不論內風外風,均可用。

麻黃去根節的莖發汗,根節斂汗。只要不特別說明,一般用的是麻黃莖。莖中空有節,如人四肢骨節,故可療骨節病變。中空,力氣便易用在表面,故能發表。同時,中空之形,亦能利水。

大醫張仲景妙方,溫通關節,逼出風寒溼氣

麻黃是草本,整株由眾多細長中空的莖組成地上部分,呈現一種宣散而通陽之象,加之麻黃多生長在西北寒涼乾燥之地,氣候偏涼,所以麻黃味苦,以應其燥,性溫,以耐其寒。能散風散寒,發汗解表,正是宣通陽氣的代表性藥材。陽氣一通,表寒一解,惡寒自除。

故凡是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廣泛運用麻黃來開散疏解。而本症之溼流關節,亦可用麻黃之燥溼利水來治療。

其二,黃芩

黃芩清熱解毒,通行於多經,上行瀉肺火心火,中行瀉胃火,下行瀉膀胱火。心火得涼,則心煩得除。胃火得降,則胃腸積滯得消,煩熱得解,也想吃東西了。同時還能燥溼,與麻黃共將流於關節的溼從面板蒸發出去,從二便匯出去。

其三,黃芪

生黃芪不僅益氣固表,助麻黃加固肌肉體表這個城防,還利水消腫,助麻黃黃芩治溼流關節。若是炙黃芪,則更注重於補氣昇陽。

大醫張仲景妙方,溫通關節,逼出風寒溼氣

獨活細辛則既可解表,又入腎溫腎中之陽,交通心腎,轉胃氣,並引三黃達百節,解麻木疼痛與手足緊繃不能伸直。

獨活

除了入腎,溫腎中之陽而主關節骨痛。

還入膀胱經。膀胱經循經路線從眼內角而起,向下止於足小趾背側趾甲外側。故凡病風之證,如頭項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痺痛難行,麻木不用之風寒所傷,必用獨活之苦辛而溫,活動氣血,祛風行溼散寒。

邪散則肌表安和,所以獨活亦有解表之效。氣血流通,其痛自止,同時還能舒緩關節,令手足緊繃,難以屈伸之症得消。是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論新久的佳藥。

細辛

,辛,味香之意。大凡香藥,皆能疏散風邪,且細辛氣盛而味烈,疏散之力更大。同時,風必挾寒而來,而本症內熱而表寒,細辛辛溫,歸心肺腎經,既能外祛寒氣,又能疏散心肺腎上上下下之風邪,除痰凝瘀阻。可謂無微不入,無處不到。

由此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除陽氣閉阻而致腎陽之傷。

大醫張仲景妙方,溫通關節,逼出風寒溼氣

與細辛共溫腎陽,並引諸藥解表散寒,祛胃熱心熱,溫通百節,逼出關節手足的風寒溼。

諸藥就像一個成熟的公司,員工的工作環環相扣,互有交叉。每一步工作都像在緊擰摞絲釘,共將其牢牢穩固在需要它的地方。

大醫張仲景妙方,感恩盛讚。

全方用量:麻黃8克,獨活6克,細辛3克,黃芪3克,黃芩5克

用法:水煎溫服。

提醒提醒: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點開關注

!把健康握在手心

TAG: 麻黃細辛關節獨活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