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第二期:跨專業團隊大量輸血的制度方案及護理協調研究

【繼續教育】第二期:跨專業團隊大量輸血的制度方案及護理協調研究

繼續教育活動

傳統上,大量輸血是指在24小時內輸注10單位的紅細胞(PRBCs)。大量輸血的目的是限制併發症,限制嚴重的低灌注,同時可達到手術止血。本活動回顧了目前關於大量輸血方案的文獻,探討了這種救生(life-saving)干預的潛在併發症,並強調跨專業團隊在管理需要血液製品的患者方面的作用。

目標:

描述大量輸血的適應證。

回顧大量輸血的併發症。

總結大量輸血的制度方案。

概述了改善跨專業團隊成員之間的護理協調,以改善接受大量輸血患者的結果的重要性。

在此主題上獲得繼續教育學分(CME/CE)。

介紹

傳統上,大量輸血是指在24小時內輸注10單位的紅細胞(packedred blood cells,PRBCs)。大量輸血的目的是限制併發症,限制嚴重的低灌注,同時可達到手術止血。本文回顧了目前大量輸血治療的文獻,並探討了這種救生干預的潛在併發症

外傷性損傷、胃腸道出血和產科大出血患者可能需要大量輸血。雖然外科手術是主要輸血方案(majortransfusion protocols,MTPs)最常用的應用,但創傷仍是大量輸血中的最佳研究類別。估計3%至5%的平民創傷患者和10%的軍事創傷患者將接受大量輸血。一項在一級創傷中心的研究發現,只有1。7%的患者接受了大量輸血(定義為24小時內10個單位)。雖然大量輸血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但需要大量輸血的患者死亡率較高。

大量輸血需要考慮多個生理引數,如

容量狀態、組織氧合、出血和凝血異常的處理以及酸鹼平衡。

容量狀態與組織氧合

當患者在急性失血後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時,重點是擴大血管內容量並維持氧氣輸送到組織。在基線時,氧氣以組織氧耗量的四倍左右的速度輸送到組織。因此,在大量輸血過程中,可以使用晶體等體積膨脹劑來維持血壓和組織灌注。然而,如果患者嚴重休克,或者繼續出血,最終需要血液維持適當的氧氣輸送速率。

由於氧在正常生理狀態下的過剩,身體能夠在低於正常血紅蛋白水平維持組織氧合。充足的證據支援不同的血紅蛋白“閾值”,在這種閾值下,患者需要輸血以維持充足的氧氣輸送。然而,必須記住,這些輸血指南對急性失血的發生沒有幫助。血紅蛋白被報告為濃度。

急性失血時,血紅蛋白濃度將保持不變。只有在一定時間和體液轉移之後,血紅蛋白才會降低。因此,血紅蛋白“閾值”不能用於管理急性失血設定中的輸血。

酸中毒

需要大量輸血的病人即使在輸血開始之前也常常是酸中毒的。持續的低灌注狀態會導致酸中毒。一旦發生酸中毒,它會透過減少凝血因子的合成而進一步干擾凝血。pH降低(酸中毒增加)與凝血級聯組分活性降低有直接關係。這導致纖維蛋白凝塊形成延遲和薄弱,透過纖溶作用更迅速地被破壞。

低溫

許多急性、失血性貧血患者也易患低溫,這也會導致凝血病。環境溫度降低和血容量下降可使這些患者容易出現低溫。低溫降低凝血級聯(透過降低凝血蛋白的酶活性)和血小板斑塊形成的效果。在34℃時,開始對凝血產生影響,30℃時,血小板活化減少了大約50%。

凝血病與止血功能障礙

在可能需要大量輸血的患者身上由於大量出血,凝血因子經常被消耗。此外,由於擴容稀釋剩餘的凝血成分,加上低溫和酸中毒,還可能導致凝血病和止血改變。止血能力的下降導致進一步的低溫和酸中毒,形成一個正反饋迴圈,從而導致患者的結果進一步惡化。

適應症

大量輸血的主要指徵是任何導致急性失血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情況。大量輸血的適應症包括但不限於創傷出血、產科大出血、手術和胃腸道出血

禁忌症

大量輸血沒有絕對禁忌症。

TAG: 輸血大量凝血患者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