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文|時光派作者@果熊

關注面板衰老與面部年輕化,活著就是當旬期

你是否經常感到胃灼熱,像肚子裡揣了一個火盆,睡不著覺?你是否會被不經意間反流入口的胃酸,嗆辣到跳腳?你是否一瞬間感覺有針刺胸口,切身體驗“扎心”感受?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如果你有這些症狀,那麼你大機率是患上了一種叫作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疾病;醫生們習慣稱呼它的英文縮寫——“嗝嘚兒”,生動形象。*GERD: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胃食管反流病蒙特利爾共識分類標準(Am J Gastroenterol。 2006。)

GERD發病人數激增,還是種“老年病”

1995年之前,美國GERD的患病率在10%-20%左右。千禧年以後,這個數字大幅激增[1],據最新統計,目前有約18。1%-27。8%的美國人受到GERD困擾[2]。

我國也有患病人數上漲的趨勢,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副委員鄒曉平教授表示:“中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數量高達1。65億,其中有約10%的患者會進展為更嚴重的食管炎。”[3]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GERD的發病率與嚴重程度都與年齡緊密相關,60歲至70歲是發病高峰[4,5]。專家們預計,隨著老齡化不斷加重,GERD的發病率還會再不斷上升[6],它可能也是一種出人意料的衰老相關疾病。

“真兇”又是你!可惡的慢性炎症!

胃食管反流病為什麼會發生呢?在胃與食管之間,有一道“閘門”——食管下括約肌(LES),它產生壓力限制胃酸反流。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工作細胞》裡的LES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實際的LES

胃內壓產生的反流推力過強,LES壓產生的阻力不足以應對,就會讓岩漿一般的胃酸衝破“閘門”,反流進入食管,再湧入口咽,所過之處“遍地焦土”。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工作細胞》中描繪的高胃內壓引起胃酸反流過程

肥胖和暴飲暴食會長期增強胃內壓,因此,維持正常體重、適量飲食,是最首要的預防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7]。

1935年,美國紐約的一位胃腸病學家Asher Winkelstein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首次描述了GERD(他當時命名為“潰瘍性食管炎”)。他認為,反流的胃酸對食管壁造成了化學腐蝕,人才會出現不適感[8]。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這一觀點沿用了40多年,沒有遭到任何質疑。直到現在,治療GERD的首選藥物仍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PPI,一般叫“XX拉唑”)。

但是,化學腐蝕學說,顯然不足以完全解釋臨床中實際觀察到的現象:

●多達45%的GERD患者在接受PPI治療後,效果很差,甚至根本無效[8];

●胃酸反流進入食管之後,並不是當下就腐蝕,而是數週之後才會出現表現[9];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以及,最重要的——為什麼GERD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會隨年齡增長而增長?

直到近些年,在人和動物身上做的大量病理研究才為我們揭開真相的面紗:首先,食管表面的上皮細胞不會直接被胃酸溶解得灰飛煙滅,即使接觸胃酸也活得好好的,只是感受到刺激後,分泌出大量的炎性細胞因子。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食管上皮細胞在反流物刺激下分泌大量炎性趨化細胞因子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其次,這些炎性細胞因子召喚來大量炎症細胞,主要是T淋巴細胞[10],炎症持續加劇,造成食管的細胞和細胞之間的連線分子(如Claudin 1/4)減少[11]。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研究人員在同一病人的食管組織觀察到炎症細胞(T細胞)浸潤增加現象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反流造成的食管組織內細胞連線分子減少

最後,一次又一次胃酸反流,反覆加劇食管的炎症,破壞食管的屏障功能,胃酸從“弱不禁風”的屏障間穿過,刺激神經引起灼燒和刺痛的感覺[12]。這種食管慢性炎症如果愈演愈烈,還可能逐步發展成為:糜爛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癌前病變),以及更可怕的食管腺癌[13]。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圖注:總結複習一下胃食管反流病的炎症學說

炎症學說的提出,所有之前存在的問題都能得到比較合理的回答:

●服用PPI降低胃酸酸度減輕刺激,“指標不治本”[14],因為根源是炎症;

●炎症在深部,難怪即使食管表面看上去一切正常,也會產生灼痛[15];

●反流反覆發作,炎症加劇,引起GERD症狀加重[16];

●老年人因為炎性衰老引發免疫耐受性下降,食管炎症表現高發,更劇烈也更復雜[5,17]……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食管

既然致病機制發現了,是不是防治起來就很容易。這樣想就真是天真了,慢性炎症一直都是一道不好解的謎題。雖然大眾苦炎久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它,但是參與慢性炎症發生的因素實在太多了,至今沒能把炎症的所有脈絡摸清,治療手段還處在“打地鼠”階段。

針對食管的炎症,一些科學家嘗試用“抗炎界祖師爺”,黃酮類物質槲皮素,修復食管屏障、緩解GERD,在臨床前動物實驗中,取得了較為喜人的成功[18];隨後,免疫疾病領域的權威——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組織開展了槲皮素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1期人體臨床試驗,完成了人員招募,尚待研究[19]。槲皮素等黃酮類物質的抗炎機制與抑制CD38有關。

CD38在淋巴細胞上大量表達,透過炎症因子釋放、炎症細胞募集、炎症細胞活化等多種方式介導慢性炎症過程[20]。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去年年尾的數篇重磅研究論文,更是把CD38視為造成年齡相關NAD+下降、加重炎性衰老的“頭號惡徒”。點選回顧:華人學者攻克衰老最大難題,端粒問題的根源在NAD+?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這些年異軍突起的NMN、NR這類NAD+前體,能透過補充NAD+來調節CD38,起到抗炎效果[21],理論上也能夠減輕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

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但是筆者查詢資料時,在國外的養生論壇上,發現了有GERD病友,分享了透過NAD+前體緩解反流症狀的經驗。

就藥理機制而言:槲皮素與NMN/NR聯用,“查缺補漏”,對CD38進行全方位阻擊,可能帶來更強的對抗慢性炎症效果[22]。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我們非常期待有類似經歷的讀者朋友,在評論區或交流群內與我們多多分享相關經驗。資訊溝通,互相學習。

參考文獻:

[1] Wong WM, Lim P, Wong BC。 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 of gastroenterologists,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and otolaryngologis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ER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FAST survey。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 Sep;19 Suppl 3:S54-60。

[2] El-Serag HB, Sweet S, Winchester CC, Dent J。 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Gut。 2014 Jun;63(6):871-80。

[3] 健康時報: 《中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高達1。65億,誤診率很高》。 2020年7月31日。

[4] Heading RC。 Epidemiology of 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Scand J Gastroenterol Suppl。 1989;168:33-7。

[5] Collen MJ, Abdulian JD, Chen YK。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the elderly: more severe disease that requires aggressive therapy。 Am J Gastroenterol。 1995 Jul;90(7):1053-7。

[6] Fedorak RN, Veldhuyzen van Zanten S, Bridges R。 Canadian Digestive Health Foundation Public Impact Serie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Canada: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direct and indirect economic impact。 Can J Gastroenterol。 2010;24(7):431-434。

[7] Mehta RS, Nguyen LH, Ma W, Staller K, Song M, Chan AT。 Association of Diet and Lifestyle With the Risk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Symptoms in US Women。 JAMA Intern Med。 2021 Jan 4:e207238。

[8] El-Serag H, Becher A, Jones R。 Systematic review: persistent reflux symptoms on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 in primary care and community studie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0; 32:720。

[9] Souza RF, Huo X, Mittal V, Schuler CM, Carmack SW, Zhang HY, Zhang X, Yu C, Hormi-Carver K, Genta RM, Spechler SJ。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might cause esophagitis through a cytokine-mediated mechanism rather than caustic acid injury。 Gastroenterology。 2009 Nov;137(5):1776-84。

[10] Dunbar KB, Agoston AT, Odze RD, 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ith Esophageal Histologic Changes。 JAMA。 2016;315(19):2104-2112。

[11] Fang Y, Chen H, Hu Y, Djukic Z, Tevebaugh W, Shaheen NJ, Orlando RC, Hu J, Chen X。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ctivates the NF-κB pathway and impairs esophageal barrier function in mice。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13 Jul 1;305(1):G58-65。

[12] Bhat YM, Bielefeldt K。 Capsaicin receptor (TRPV1) and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Mar;18(3):263-70。

[13] Lagergren J, Bergström R, Lindgren A, Nyrén O。 Symptomat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s a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N Engl J Med 1999; 340:825。

[14] Ip S, Chung M, Moorthy D,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Update。 (Prepared by Tufts Medical Center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enter under Contract No。 HHSA 290-2007-10055-I。) Rockville, MD: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September 2011。

[15] Savarino E, Zentilin P, Tutuian R, et al。 Impedance-pH reflux patterns can differentiate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from functional heartburn patients。 J Gastroenterol 2012; 47:159。

[16] Mittal RK, Lange RC, McCallum RW。 Ident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delayed esophageal acid clearance in subjects with hiatus hernia。 Gastroenterology 1987; 92:130。

[17] Furman D, Campisi J, Verdin E, Carrera-Bastos P, Targ S, Franceschi C, Ferrucci L, Gilroy DW, Fasano A, Miller GW, Miller AH, Mantovani A, Weyand CM, Barzilai N, Goronzy JJ, Rando TA, Effros RB, Lucia A, Kleinstreuer N, Slavich GM。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e etiology of disease across the life span。 Nat Med。 2019 Dec;25(12):1822-1832。

[18] Rao CV, Vijayakumar M。 Effect of quercetin, flavonoids and alpha-tocopherol, an antioxidant vitamin, on experimental reflux oesophagitis in rats。 Eur J Pharmacol。 2008 Jul 28;589(1-3):233-8。

[19]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226484。

[20] Piedra-Quintero ZL, Wilson Z, Nava P, Guerau-de-Arellano M。 CD38: An Immunomodulatory Molecule in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ity。 Front Immunol。 2020;11:597959。

[21] Xie N, Zhang L, Gao W, Huang C, Huber PE, Zhou X, Li C, Shen G, Zou B。 NAD+ metabolism: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0 Oct 7;5(1):227。

[22] Rajman L, Chwalek K, Sinclair DA。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AD-Boosting Molecules: The In Vivo Evidence。 Cell Metab。 2018 Mar 6;27(3):529-547。

嗝嘚兒的硬漢:這個病,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嗝嘚兒?

TAG: 食管GERD炎症reflux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