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地名,是族譜研究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點。

受古今區劃的變遷以及諧音轉寫、謄抄筆誤等因素的影響,很多老譜中記載的地名,在如今都已難以找到,對於闖關東後裔尋根群體來說,這一點尤其有強烈感受。

要找到古今準確對應的地名,既需要耐心(詳細查詢資料),也需要創新(跳躍思維),更需要一點點運氣。前段時間,筆者就嘗試對龍口一支趙姓人的祖居地進行了探析,機緣巧合之下,找到了一個還算比較合理的答案。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這支趙姓人居住的村莊名叫“石山趙家”,該村位於517國道沿線,屬龍口市石良鎮(原丰儀鄉片區)管轄。

由於交通便利,筆者曾多次路過這裡,不過以往都是匆匆而過,直到最近才專門進了趟村,參觀了一番。

石山趙家村,西臨水(王屋水庫),東望山(蓬黃棲三縣交界處的群山),是一個風景不錯的地方。不過,對於筆者此行而言,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村口處的地名碑,因為上面記載了這個村莊的歷史。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根據石碑後簡志的記載,清順治年間,趙姓由福山遷來居住,因坐落在石山腳下,取名石山趙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因修建王屋水庫,村莊搬離原址,遷到高處,形成了現在的模樣。當然,修建水庫這段歷史屬於後話,暫且不提。

剛才提到石山趙家村趙姓從福山遷來,這個說法比較籠統,那麼,這支趙姓人在福山的祖居地到底是哪裡呢?

筆者曾向村裡一位老人請教過這個問題,可惜他也說不清楚。後來藉助《龍口市村莊志》才得到了這樣一個地名:福山縣西南的朱業堡北王格莊(多半是出自趙姓人的譜書或老一輩口述)。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石山趙家的石山,指的是村莊北面的一座山,而村東那座山也挺有特點,老輩山上曾有龍王廟)

按照現在的語境來理解,這個地名的意思似乎是:福山縣西南方位有個“朱業堡”(現對於地標),“朱業堡”北邊有個王格莊。

然而,且不要說現在的福山區西南部,即便把範圍擴大到老福山縣的全部轄區,也找不到

叫作

“朱業堡”的地方。就字形來說,“朱業堡”與煙臺市萊山區的朱塂堡有相似之處,但一來方位不對(這裡在福山的東南),二來區劃不對(萊山過去屬寧海州),就此可以排除。

由於“朱業堡”查無此地,想要繼續尋找,就只能換個思路,重新考慮這段地名中的排列組合。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據福山縣誌可知,清代中前期,當地實行保、社制度,全縣共設四保二十九社。這四個保分別是:東北保、東南保、西南保、西北保(相對於福山縣城的方位而言)。

而在龍口石山趙家記載的祖居地名稱當中,既有“西南”,又有“堡”(保),有無可能是謄抄或者口傳的時候,誤將“西南”和“保”分開呢?

詳細查詢福山縣誌,在西南保轄下的社當中,可以找到一個“朱叢社”。看到此處,筆者就感覺:福山縣西南的朱業堡,很有可能就是福山縣西南保朱從社在“脫字訛寫”後的結果。

因為,在繁體字當中,業字寫作“

”,叢字寫作“

”,對於過去的鄉民而言,的確容易混淆。

地名尋蹤:龍口石山趙家村的趙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處?

根據縣誌等資料的記載,福山縣西南保朱叢社,大體就是門樓鎮、東廳街道交界處的一些村莊(門樓水庫大壩附近)。確定了這個區域之後,再詳細對比的,發現這裡雖然沒有“王格莊”,卻有一個“汪格莊”(東西汪格莊)。而其中的東汪格莊又的確有很多趙姓人聚居。就歷史而言,趙姓遷居東汪格莊村的時間的確也更早。《福山區地名志》載:元初,趙姓從文登縣遷此建村,沿襲舊有的“汪格莊”為村名。

綜合分析,現福山區門樓鎮轄下的東汪格莊,很有可能就是龍口石山趙家村所記載的“福山縣西南的朱業堡北王格莊”了(需要比對族譜才能最終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汪格莊和石山趙家村,不僅在姓氏上可能有淵源,在村莊變遷上也有相似之處。兩個村莊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因為修建水庫而搬遷(石山趙家因王屋水庫而搬遷,東汪格莊因門樓水庫而搬遷)。冥冥之中有如此巧合,相當耐人尋味。

(本文作者:耳左月)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TAG: 福山趙姓朱業堡石山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