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五十後,對於這兩件事,最好是“不聞不問”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意思是說五十歲以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只求過程竭盡全力,至於結果,則“聽天由命”了。

正因如此,讓自己在變老的路上,學會做個“不聞不問”的人,才能不讓小事影響自己,讓心中的蕪雜被鮮花代替。

年過五十後,對於這兩件事,最好是“不聞不問”

01

兒時夢想,不聞不問。

每次回老家,我都忍不住朝著志珍家的方向張望。

志珍的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少有的紅磚房,緊挨在馬路邊,用石灰和石塊壘砌的圍牆,隔開了馬路和小院。

幾十年過去,老屋的一角已經坍塌,門窗落滿了灰塵,也多有破損了;院子裡的雜草一歲一枯榮,早已習慣了無人打理,和老屋一起慢慢變老。

只是,這棟被廢棄的老屋,走出了讓村裡人無比羨慕的志珍一家。

我和志珍從小學、中學到中師,都是同學。學習成績也總是數一數二,不相上下。

中師畢業那年,我們成為第一批可以參加對口高考的中師生,可以報考三所師範大學,以及三個指定的專業。

堂哥是從大山裡走出去的鄉村教師,不願看我一輩子待在山裡,就鼓勵我去做個“敢於吃螃蟹”的人。

那一刻,心中的鬥志如熊熊大火,認定只要自己努力,命運便可就此扭轉。

一個人前行,實在孤單,於是,我忙不迭地跑去志珍家,邀請她一起參加這個“瘋狂的計劃”。

志珍的眼裡,很快也閃耀起“為夢想而戰”的興奮和堅定。

那個夏天,整整三個月,無比炎熱,我們倆天天一起備考,相互檢查背誦、相互解答難題、相互加油鼓勁,汗水裡也包裹著少年的憧憬和嚮往。

結果,我倆都考上了。只是,志珍考上的是排名第二的師範,而我考上的是排名最後的那所大學。

志珍家只有一個在上初中的弟弟,而我家有兩個上初中的妹妹。

同樣是父母務農,從地裡刨食的家庭,學費開支幾乎耗盡了所有的收成。

我不得不選擇放棄,志珍卻得到了全家的支援。

那個秋天的開學季,志珍送我去一所鄉村中學當代課老師,而我,收拾好房間後,送她去長途汽車站搭車,那是一天一趟去省城的班車。

我們揮手告別,轉身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二十多年過去:我依舊是一個一文不名的鄉村教師,志珍在大學畢業後,考入一家央企,從基層員工,一路幹到了中層領導,還順便一直讀書,考上了法學博士,成為了“斜槓青年”。

我們之間的聯絡,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中斷的,只是記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書信往來,談論學習、工作、戀愛、結婚,直到生娃之後,才發現,我和志珍已經全然不再同一個層次了。

城市和鄉村的差別,也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志珍如願以償,實現了我們共同的理想,而我徒留遺憾,只能繼續得過且過。

我不知道自己為何總是放不下多看一眼志珍家的老屋,大概是心有不甘吧,它時時提醒著我,也曾做過夢,可惜,夢碎了。

但日子終歸還要繼續,與其羨慕志珍過得如何好,不如把自己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條。

也許,在下一個路口重逢,我們雖然不再有少年模樣,但對於生活的熱愛,卻絲毫不減當年。

年過五十後,對於這兩件事,最好是“不聞不問”

02

爛人爛事,不聞不問。

如果說,生活中,常常讓我們感到心煩意亂的是什麼,多半是那些“爛人爛事”了。

打個比方說,和同事相處,真可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你越是“好說話”,便越是會遇到隨時隨地“想佔便宜”的人,你越是“不好惹”,越是暢通無阻。

所以,你不得不逼著自己學得潑辣一點、勢利一點、蠻橫一點。

用渾身的“刺”為自己套上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鎧甲”,從此,才可以穩穩地立足。

正如楊絳先生曾寫的那樣: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年過五十,真正厲害的的人,已經可以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

對於升職加薪,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和期待;對於同事之間的家長裡短,更是充耳不聞,不再浪費時間;對於各種小道訊息,全都自動“遮蔽”。

唯一關心的,就是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是不是展現了最好的一面。對於那些故意找茬的,唱反調的,以及潑髒水的,都已經視若無睹。

因為,多年的歷練,讓自己看清了職場中的種種套路,也看透了同事的種種“居心叵測”,當自己全然不在意了,他們的“針對性”,也就如同硬拳頭打在了棉花上,無處著力了。

年過五十後,對於這兩件事,最好是“不聞不問”

03

結束語:

年過五十,學會做個“不聞不問”的人,是開啟嶄新的人生旅程。

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家人,回饋那些善意和默默的愛,唯有如此,才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生命。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

TAG: 志珍志珍家老屋自己不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