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丁遠泓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炎炎夏日,除去空調、短袖與西瓜,在飲料界裡,各地皆有為了降暑而發明的“法寶”。

在青島,那必然得是任意一個小賣部都能打到的桶裝青島啤酒。一盆海鮮、一袋散啤,在溫度降下去的傍晚,一陣一陣吹著海風,關於夏天的美好想象,也不過如此。

在重慶,冰鎮的天府可樂絕對是童年回憶裡最珍貴的一部分。一把搖扇、一雙涼拖,在看不見頭的樓梯上噠噠地跑,累了便歇息著大吸一口可樂,所有的勞累睏乏,一瞬間煙消雲散。

而在廣東,涼茶成為夏天日常生活中逃不開也繞不過的“特飲”。如果說糖水是廣東人對自己辛勞一天的饋贈,那麼涼茶便是童年噩夢與習慣使然的“結合體”。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涼茶 圖源:圖蟲創意

廣東人的“救星”

“我一個月都要喝上幾次涼茶,家裡也會經常煲。”高文文(化名)是土生土長的廣州本地人,早在幼兒園時期就因為感冒喝過第一口涼茶。

這劑醫院裡開的方子,又由媽媽親手煲的涼茶,“苦”和“難受”是她回憶起來主要的形容詞。

不過,都說用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廣東人從小喝到大,對涼茶的苦,也變得“欲罷不能”。

現在的高文文習慣有個頭疼腦熱或者感覺溼氣入體時去樓下的涼茶店買杯涼茶,也習慣了在家裡經常聞到媽媽煲的茶湯味,無論是失眠、祛火、清熱還是痛經,一碗涼茶,成了這家人心中永恆的“救星”。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社交媒體中,網友分析鍾愛廣東涼茶的原因 圖源:小紅書APP

涼茶文化在兩廣和港澳盛行,和嶺南的地理位置與獨特氣候有關。

嶺南自古為百越之地,由於溫度常年偏高,降雨比較豐沛,形成一種溼熱的氣候,如何排毒解溼,是每一個嶺南人都必須掌握的生活常識。

據廣東省中醫藥局介紹,早在公元306年,東晉道學醫藥家葛洪來到嶺南後對此潛心研究,在其著作《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很多治療嶺南熱毒上火及傳染病的藥方。

後人根據葛洪的醫學理論,結合自身經驗將一些中草藥熬製成涼茶,並開始設定店鋪售賣。

在廣東、香港、澳門沿途設定的涼茶鋪一度成為嶺南文化一條獨特的風景線。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網友分享的廣州一家涼茶鋪內的場景 圖源:小紅書APP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夠適應廣東本地的涼茶。

錢欣(化名)已經隨著父母搬到東莞居住7年多,作為江西人,自小習慣吃辣的她擁有不怎麼上火的體質,也沒有喝過一次涼茶。“我身邊很多人經常喝,只是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喝那麼苦的東西。”

涼茶界的王者

讓外地人喝不慣的涼茶,並不是一種茶,而是

草藥煮出的湯,

大多時候也不能放涼了再喝。

提起涼茶,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嶺南特有的文化習俗,但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王老吉、加多寶、板藍根其實都能算是涼茶的一種。

不過,大多數廣東人並不願意承認王老吉和加多寶是正宗的涼茶,他們眼中的“救命水”,得是捏著鼻子一口吞還必須用陳皮拯救味蕾的黑色液體。

在廣東涼茶界,首屈一指的,當是癍痧。每個廣東人的童年,都逃不過被媽媽哄騙喝下第一碗癍痧,再在還沒吐出來之前被塞進一塊陳皮。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喝完涼茶,再吃點陳皮,可以減少苦味 圖源:小紅書APP

癍痧最初由廣東人黃振龍創制,它由淡竹葉、崗梅、大頭陳、金盞銀盆、金錢草、救必應、五指金等中草藥熬製而成,對於預防熱症、溼熱肚痛、感冒頭疼尤其有效,被稱為“廣東涼茶界中的王者”。

如果讓廣東人帶外地人去喝一碗涼茶,“癍痧”不排在第一也會排在前三,這種“萬能茶”除了苦,實在沒什麼缺點。

在所有的涼茶裡,高文文最喜歡的便是癍痧,“它是真的很苦,但苦的讓我非常有安全感,有什麼不適喝一碗下去全都好了。”

廣東涼茶不止一種,按照口味可以分為苦茶和甜茶,按照藥材使用數量可以分為“單方”和“複方”,按照功效可以分為清熱解毒、清肝潤肺、解感等等。不同類別的涼茶能夠適應人們隨季節變化的需求。

癍痧如果算是苦茶裡的代表,那麼茅根甘蔗水一定是涼茶店鋪裡最常出現的甜茶。

茅根甘蔗的主要製作材料為茅根和青竹蔗,有時會加入胡蘿蔔、馬蹄等其它藥材,味道清甜爽口,有清熱涼血、生津利尿的功效。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網友分享的茅根甘蔗水的配料 圖源:小紅書APP

由於製作方法不算複雜,這也是大多廣東媽媽閒時願意煮好端上桌的“愛”。

另外一樣會經常在家中出現的藥材是葛根。

作為一種中草藥植物,葛根能夠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可以瀉火排毒,並且味道偏甜,口感偏粉。用更加形象的形容大概是,“外地人可能喝不慣,但很難喝吐出來。”

葛根也是錢欣聽過次數最多的藥材。從初中來到東莞,到現在就讀於廣州的大學,雖然分不清涼茶有哪些類別,但只要溫度升高,她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一定會提到家裡正在用葛根煮東西。

如果給夏桑菊定位,大概算是廣東人日常生活裡離不開一種涼茶。

夏桑菊本身並不是一種植物,而是取夏枯草、桑葉和菊花三味藥材的頭一個字,常常用來清熱解毒,因為味道甘甜,接受度較廣,白雲山也將其製作成顆粒銷往全國。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廣東涼茶並非都是苦茶,有一些味道甘甜的種類 圖源:Pixabay

如果說高文文最喜歡的是癍痧,那麼最常喝的當屬夏桑菊,“只要前兩天炸雞或者火鍋吃多了,晚上就泡一杯夏桑菊,對預防長痘特別有效。”

涼茶“涼”了嗎?

餘老闆在廣州朝中路上經營一家名為的“餘氏涼茶”的涼茶鋪,已經18年了,夏天主營解暑類,冬天主營下火類。

在她看來,2008年到2012年是涼茶在廣州發展的最好的時候,“(以前)喝涼茶的人很多,現在的生意大不如前了。”

2006年,廣東涼茶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謂是涼茶銷量的轉折點。

相比於2005年國內涼茶飲料不足100萬噸,2010年涼茶飲料產業達到2500萬噸,一舉超過可口可樂全球銷量,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廣東涼茶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源:圖蟲創意

但如今,在多樣化的飲品市場上,涼茶越來越難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天眼查資料顯示,目前廣東省正在開業的涼茶店有4624家,而奶茶店有37386家,涼茶店的數量不到奶茶店的八分之一。

面對不再火熱的涼茶行業和一漲再漲的房租,餘老闆在去年決定將門店的一半設為淘菜菜、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社群電商的提貨點,並在門前擺上一些蔬菜進行售賣。

在她看來,涼茶的生意變差,一方面是因為人的養生觀念越來越強,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變少,另外一方面則是相比於涼茶的口感,年輕人會更加願意選擇其它飲品來日常飲用。

同時,不少涼茶品牌透過創新來尋找出路。

比如,王老吉開始實驗製作草本新茶以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有些店鋪嘗試將涼茶與酒結合起來以滿足年輕人的生活習慣,還有些店鋪透過涼茶製作甜品以尋找年輕人喜歡的“中間點”。

涼茶留不住廣東人?涼茶店不抵奶茶店的八分之一,店主還得兼賣蔬菜

涼茶並不是一種茶,而是草藥煮出的湯 圖源:Pixabay

高文文也嘗過一次涼茶咖啡,最初是因為新奇,後來發現味道並不算差,“如果有其它系列的產品出現我會想再試試。”

雖然餘老闆新研製過一種味道更甘甜的“菊花雪梨茶”,店裡賣的最好的卻還是那些能解決身體不適的涼茶。為了保證鄰居們喝涼茶的“安全感”,這些涼茶再苦也沒改過配方。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涼茶創新不能因為獵奇而不考慮藥理。

前段時間將各種各樣的涼茶加入冰塊而形成的“冰廣式”引發了一陣追捧,但這種違背了有些涼茶溫服為宜的使用方法很快被不少專家和醫生歸類為錯誤示範。

其實對很多廣東人來說,苦才是涼茶的真諦,是涼茶不可被替代的地方。

畢竟無論涼茶如何創新,面對一些真正的頭疼腦熱、溼氣上身,一碗藏在老街裡的正宗涼茶才是每一個廣東人會做的選擇。

TAG: 涼茶廣東圖源文文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