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又是一年一度的夏日雪糕旺季,每當我拿起最愛的酸奶、雙棒兒、牛奶冰與和路雪等,結賬時,心裡總會默默的又說不要,真心塞。其實我已經發現,雪糕不僅價格越來越邪乎,連尺寸都縮水了,實在饞的不行想吃冰,只能舔著臉問“你家哪個最便宜?”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我也不知道怎麼了,現在雪糕真是越來越貴了,冰棒都沒有了,好懷念小時候五毛一根冰棒可以舔兩小時的日子。那麼,為什麼現在的雪糕越來越不平民化?

一、你還記得小時候是怎麼吃雪糕的嗎?確實令人懷念

還記得小時候是怎麼吃雪糕的嗎?90年代,我小的時候雪糕貴的5毛一支,而我最喜歡吃一種裡面有葡萄乾的。可惜忘了牌子,現在也找不到了。再往前應該更便宜,因為80年代經歷過嚴重的通脹,90後記憶的便宜物價都已是翻過翻的了。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後來,我吃得最多的是綠豆冰棒,是我們當地冷飲店自己做的,用棒冰冰格凍出來的,好像是2毛錢一根,後來也漲到5毛了。

那時候,我媽會去冷飲店批發一堆回來,這些幾毛錢一根的冰棒塞滿我家的冷凍室,我和哥哥每天可以吃一根。

重點那時候沒有蜜雪冰城,也沒有元氣森林,夏天想吃點帶味道的冰冰涼涼的東西,似乎除了冰棒,就是冰西瓜,確實令人懷念。

之後的雪糕越來越不便宜了,或者說是小幅度漲價,比如伊利苦咖啡、還有蒙牛綠色心情等,應該還是算所謂的“平民價格”。 即使5-10元價格區間,前有八喜後有雀巢八次方,動輒30的哈根達斯“頂級雪糕圈”暫時還沒有品牌打入其中。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最後是進入10+價格這一層面,之前一直是夢龍佔據一片天地,但它主做巧克力口味。可自鍾薛高推出每支10+元並取得成功後,各品牌也都開始推出高價雪糕,如中街1946,伊利須盡歡,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聯名雪糕。當然啦,口味是否配得上價格必定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

其實,雪糕/冰棒對消費者的效用主要是“解暑”、“解渴”和“糖分”。曾經這個領域屬於賣方市場,早年都是國營企業生產,供給側競爭不強,也就是說有某種“必須消費品”的特點。

可見,需求側剛性和供給側玩家有限,廠家即使把價格定得相對低一些,還是有錢賺的。

二、在今天的市場裡,對雪糕生產廠家來說,平民化價格賺不到錢了

透過我的一盤盤點,如今的雪糕消費市場,已經明顯出現瞭如下的三種新情況,具體如下: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今天說起“解暑”、“解渴”或“糖分”,選擇可就多了。

包括冷飲、奶茶、冰咖啡等,即使平民化雪糕價位,一下子也出現很多競爭者。SKU大爆發的直接結果就是,消費者的嘴養刁了。

廠家為了在多個選擇中脫穎而出,必須要提高口味、品質,搶奪消費者。那直接結果就是產品成本上去了。平民價位雪糕8毛錢成本,售價3元;後面一些主打原材料的雪糕,售價10多元,成本確實也是要3到4元。

二是平民價位的雪糕門檻低,能夠進場的玩家太多了。

要知道,雪糕生產的絕對技術門檻並不高,特別是水果味、純奶類。比如小豆冰棒這種品類,有某種完全競爭市場特徵,參與其中的企業很難獲得超額利潤。

那麼,平民化價位,有一條價格劃線,在這個標準下除非是大型集團企業,能把成本控制到極致,多數企業都掙不到錢了。

所以,它們只能從差異化入手,可是一差異化,成本就又上去了。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三是雪糕市場也開始網紅化了。

雪糕網紅化,一個不太好的趨勢就是導致平民化雪糕冰淇淋利潤越來越低,前有68元一塊的鐘薛高,後有給我國消費者吃“凍豆腐”的夢X素享,特色就是貴,而且還迎合了包括我在內部分人打卡、炫耀和好奇的心理。

由於這都是“可允許”的情況,架不住別的雪糕品牌跟著學。過去的小布丁、雙棒之類徹底賣不動了,也得漲價。

可是,沒有長久的消費者群體其實也不能維持文化因素,很抱歉冰淇淋雪糕會漲價走高階,倉鼠也很無奈了。

三、儘管都吐槽雪糕太貴,可資本看資料說話,覺得高階冰淇淋市場依舊大有可為

在我看來,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是:冰淇淋屬於低頻消費品。 根據GlobalData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年人均消費冰淇淋才剛剛接近3公斤,而年人均雞蛋佔有量約為22公斤,年人均消費大米約為110公斤,年人均醬油消費量也高於6升。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也就是說,大部分中國人每年喝下的醬油,都要比冰淇淋吃得多。再加上季節的屬性,也就決定了它的低頻消費特徵。

而且還存在一些其他產品沒有隱性成本,比如冷鏈運輸成本,相對普通物流成本要高出40%到60%,這是冰淇淋會要漲價的另一重原因。

我們要知道,薄利不一定多銷,但多銷一定是薄利的前提條件。

我國雪糕價格上漲分為三個階段:2007年到2013年,隨著奶、糖、巧克力等原料,以及人工、運輸、冷藏等成本上升。

雪糕告別“一元以下”時代;2016年開始,搭上消費升級浪潮,國產品牌開始走高階路線,10元以內產品,成為了冰淇淋的主力軍;

2018年開始,網紅雪糕入局,雪糕步入10元以上的時代。 現在我國冰淇淋每年都會跑出很多新品牌,因為大家都看好我國冷飲市場的未來。

2014年時,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才708億元,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直接翻了近1倍,達到了1380億元,且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目前中國年人均消費冰淇淋還不到3公斤,這個資料不到美國年人均的八分之一,比隔壁的日本也還只到他們的四分之一。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而且現在儘管大家都吐槽冰淇淋太貴了,可資本看資料說話,覺得高階冰淇淋市場依舊大有可為。原通用磨坊(哈根達斯母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朱璽曾提到過,波士頓諮詢2015年調研時發現,哈根達斯賺走行業70%的利潤,且有一半的銷售額都由中國市場貢獻。

考慮到中國人均冰激凌消耗遠不如美國日本,哈根達斯能賺錢全因賣得貴。因此,我前面在翻伊利財報時,關於冷飲專案,他們每年基本都在忙著推陳出新,這些新品口味、設計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貴,並美其名曰產品升級。

最後的話: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

商業區的便利店,很難再有便宜的雪糕冰淇淋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根老冰棒,進價6毛,你就是賣到2元,算上冷鏈、人力和運費,也可能只賺1元不到。對於商務區的便利店來說,買零食雪糕消費者佔所有客戶60%-80%。其中買雪糕客戶是非常重要的收入組成部分。然後這麼寶貴的客戶,只換幾毛錢,這是不符合利益的。

但是,你把老冰棒撤掉,換成18元的鐘薛高,10元的雀巢,10元的可愛多,乖乖的賺4到6元,這不開心嗎?同樣的分成,一個能賺幾毛,甚至幾元,冰櫃裡應該放哪個,還用說嗎?

TAG: 雪糕冰淇淋10冰棒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