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與鹹的終極之問:世上第一個粽子到底啥餡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人們總是在糾結吃鹹粽還是吃甜粽,其實,古人一開始並不存在這種“選擇困難症”,因為那時的粽子只有原味白粽一種,什麼餡料都不新增。

史料記載,晉朝之前,世上只有白粽。所謂的地域差異是,北方的粽子是用菰葉包裹黍米,而在南方,人們則將黍米裝填於竹筒內,稱為筒粽。魏晉時期,筒粽逐漸消失,而包裹黍米的葉片拓展為芭蕉葉、荷葉等,再後來則多用箬葉、蘆葦葉。

甜與鹹的終極之問:世上第一個粽子到底啥餡的

到了唐朝,糯米逐漸取代黍米,粽子的口感更加細膩軟糯。同時,人們將白粽做成各種形狀,花樣繁多、造型精緻,有九子粽、百索粽、庾家粽子、粉團粽子等,純糯米的粽子搖身一變成了花樣麵點,顏值大大提升。所謂九子粽,就是用綵線將九個粽子紮在一起,唐玄宗曾有“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先”的詩句,可見其風靡程度。

到了南宋,人們開始在白粽上淋以蜜糖食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裡,就有裹蒸粽子、慄粽、金挺裹蒸菱粽、糖蜜韻果巧粽等記載。這種升級版的白粽被稱為蜜淋粽子,與宋朝蔗糖產業的發展有直接關係。

甜與鹹的終極之問:世上第一個粽子到底啥餡的

清朝的白粽又出現了新品種,被稱為“竹葉粽”。竹葉粽用竹葉包裹白糯米制成,這種白粽兼有竹葉清香,又含有竹之雅韻,頗符合當代健康飲食的標準。

鹹粽最先出現於南北朝,當時人們開始在米中摻入禽獸肉,包裹成“雜粽”,作為往來饋贈的禮品,這是肉粽的最初形態。到了宋元時期,出現了蛋黃粽、豬肉粽等。清朝,因食用火腿之風日漸興盛,又出現了火腿粽子。

甜與鹹的終極之問:世上第一個粽子到底啥餡的

在當代,南方地區的鹹粽更是五花八門。廣西特色的“枕頭粽”,加入綠豆和臘肉,巨大肥碩,味道獨特。江浙一帶的鹹粽,以醬油醃過的豬肉為內餡,每個粽子只包一塊肥肉及一塊瘦肉,並無其他材料,口味肥而不膩、香糯可口,以嘉興肉粽最為出名。廣東鹹粽也獨具特色,不僅個頭較大,用料也頗為講究,內餡有火腿、鹹肉、蛋黃、燒雞、叉燒、燒鴨、栗子、香菇、蝦子等,味道鮮美,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的鹹粽品種,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西南地區的人們,利用特產芭蕉和竹筒製作粽子,將調好味的糯米或香米裝入竹筒中,再加入雞肉、香腸等。傣族百姓則擅長製作香草粽子,將新鮮的青茅草燒成草灰,拌入泡好的糯米中,糯米變成黑色,具有青草的香味,再加入香料和豬肉醃製,用蘆葦葉包裹,煮好後就是黑色的香草粽子。

甜與鹹的終極之問:世上第一個粽子到底啥餡的

“相愛相殺”的甜粽,大致與鹹粽同時出現。南北朝時期,人們開始將紅棗、板栗、紅豆裹入粽子裡,為粽子增添新的口味。到了宋朝,人們將果品入粽,稱為蜜餞粽子。有些商家還將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來招攬生意,成為都市街頭一景。明朝甜粽的餡料又增添了豆沙、松子、核桃等,品類趨於完善。

都說北方人愛吃甜粽,其實,現如今南方地區的甜粽也不少。江南的甜粽以蘇州等地為代表,將豆沙、棗泥、豬油拌入糯米中,煮熟後的四角粽精巧美觀、香甜可口。廣東、福建等地的甜粽包裹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核桃等,品種讓人眼花繚亂。西南地區流行風味獨特的水果粽,一般將菠蘿切丁放入竹筒中與糯米一起煮熟,口味香甜,又叫作“菠蘿飯”,可以看作是古時筒粽發展演化的結果。

甜與鹹的終極之問:世上第一個粽子到底啥餡的

TAG: 粽子糯米黍米包裹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