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員服飾為何這麼繁瑣?一品文官仙鶴圖案,武官為獅子

導語:明朝官員服飾為何這麼繁瑣?一品文官仙鶴圖案,武官為獅子,三品文官孔雀圖案,武官為虎豹,朱元璋有如下考慮。

近年來,隨著以明朝為背景的正史劇《朱元璋》、《女醫明妃在》、《大腳馬皇后》、《鄭和下西洋》等影視劇的熱播,讓人們對明朝社會生活有了更多的認識,面對劇中出現的眼花繚亂的各種官服,很多人都分不清,筆者就明朝官服這個話題淺談一下。

談起官服服飾,必須從禮儀文化談起,在我國的古代社會,禮治思想在任何一個王朝來說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禮文化含有眾多的意義,是我國傳統文化根本特徵和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統治階級維護尊卑貴賤、長幼有序的森嚴等級制度的準繩。

明朝官員服飾為何這麼繁瑣?一品文官仙鶴圖案,武官為獅子

我國服飾早在黃帝堯舜時期就已經用來區分尊卑功能了,如以下資料。

《易經》“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亂,則民志定,天下治。”

上為天,下則地,衣為上,裳為下,由此推論,上為天子,下為庶民,天子與庶民的關係就如同衣和裳的關係,上下不可錯亂。

到了周代管制禮服制度開始完備起來,如以下資料。

《周禮·春官》“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公之服,自衰冕而下。侯伯之服,自瞥冕而下。子男之服,自鑫冕而下。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凡大祭祀,大賓客共其衣服而奉之。”

從以上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周朝時期就制定了從帝王到百官卿士的官服制度,禮服名目相當繁多,規定極其嚴格。周朝官服制度,歷經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不斷髮展,到了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隋唐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隋朝時期確定了五品以上官員用紫袍,六品以下官員用緋綠,小吏用青色,庶人用白色,屠商用皂色,士兵用黃色的顏色規定。

明朝官員服飾為何這麼繁瑣?一品文官仙鶴圖案,武官為獅子

到了唐代,唐承隋制,基本沿襲隋朝舊制,但是在服飾的顏色上卻有重大改動,在唐以前,黃色服飾可以上下通用,例如隋朝士兵就穿黃色服裝;但是,唐人認為赤黃色跟太陽的顏色一樣,而太陽是皇帝的象徵,正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因此唐朝皇帝規定,除了皇帝可以用黃色外,臣民不的用,因此自唐高宗後期就禁止官名穿黃色。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記載,唐代官員服飾服色如下:一品至三品官員為紫色服飾;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庶人黃白。

到了宋代,在官服制度上,十分重視恢復舊的傳統,宋代頒佈的官服制度與唐代官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宋神宗廢除隋唐以來按照官員品級確定冠緩的方法,按照實際任職來決定服飾,把官職分為七級,而不是唐朝的九級,冠緩也分為七等。

到了元代時期,由於是蒙古族統治,其服飾比較混亂,蒙古人入關後隨意穿漢族貴族服飾,各種花紋繡品和金飾、玉飾等飾品,甚至宋朝時期嚴禁平民使用的龍鳳圖案也胡亂使用。直到元仁宗時期,在保留蒙古人古有衣冠的基礎上,沿用漢制制定服飾。

明朝官員服飾為何這麼繁瑣?一品文官仙鶴圖案,武官為獅子

衣食住行,衣冠是放在首位的,衣冠在古代王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每個王朝建立後,必然有一套屬於自己統治思想的服飾制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不例外,他在儒家思想的禮儀制度指導下,制定了一套極為嚴密周備的服飾制度,集兩漢、盛唐、兩宋之大成,在服飾的質料、顏色、款式和圖案等方面都有極其詳盡的規定,其繁瑣程度為歷代王朝之最。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大力整頓和恢復原代以來破壞的禮制,朱元璋先是禁胡服,恢復漢文化,隨後又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

“士民皆束髮頂,官則烏紗帽,圓領袍束帶,黑靴;士庶則服四帶巾;雜色盤領衣;不得用黃,玄;士庶妻首飾許用銀鍍金,樂妓則戴明角冠,不許與庶民妻同。”

此後,又用服飾顏色區分官員等級,一品官員至五品官員服紫色,六七品官員服緋,並把唐代圓領袍衫、玉帶、皂靴加以繼承,制定出一套服飾制度,內容包括皇帝、后妃、文武百官、內臣等服飾,後來又加入“補子”,文官用鳥類,武官用獸類來劃分官員等級的高低。

明朝官員服飾為何這麼繁瑣?一品文官仙鶴圖案,武官為獅子

明朝官員品級與相對應的補子繡紋如下:

一品官員,文官仙鶴,武官獅子;二品官員,文官錦雞,武官獅子;三品官員,文官孔雀,武官虎豹;四品官員,文官雲雁,武官虎豹;五品官員,文官白鷳

,武官熊;六品官員,文官鷺鷥,武官彪;七品官員,文官鸂鶒,武官彪;八品官員,文官黃鸝,武官犀牛;九品官員,文官鵪鶉,武官海馬。

這些補子的不同圖案都有其不同的意義,飛鳥象徵著文采用於文官,猛獸是勇敢的象徵用於武官;而文官的最高等級是仙鶴,仙鶴代表神仙之鳥,高潔俊雅,文官一品喻意著宰輔高官,位顯人貴;獅虎為百獸之王,武將用此補繡,喻其威武強悍,勇猛善戰。諸如此類的象徵喻意,不僅突出了服飾的標識作用,也象徵著君臣最美好的願望。

除了補子繡紋外和服色外,明朝文武官員服飾等級差異還體現在腰帶、佩緩花紋、冕板和烏紗帽上,細心的朋友在觀看明代歷史劇時,可以透過這些服飾差異來判斷是文官還是武官,是什麼等級的官員。

明代官服為何設計的如此繁瑣,等級如此森嚴呢?

明朝官員服飾為何這麼繁瑣?一品文官仙鶴圖案,武官為獅子

筆者認為,不外乎有如下幾點,

宣傳天人合一,君權神授思想,統治者為了使自己統治合理化,往往暗示皇帝是受命於天的使者,是上天派來的人類主宰者,根據《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降生的時候,也伴隨著紅光漫天的,這顯然是後人的杜撰,其目的就是強化君權的神聖化。

其二,朱元璋重典治國的需要,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各種漢制禮法制度和禮儀習俗都被元代蒙古人破壞殆盡,“上懲元氏以寬縱失天下,頗用重典。”重典治國,也就是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核心是治吏。官服制度的設定體現了尊卑等級思想,官吏對服飾的犯罪在明代是一種“越禮”行為,是要受重罰的,官吏的“越禮”比其老百姓更具危險性,明朝對官吏“越禮”行為的處罰,能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以維護統治者的高度權威。

最後,官服制度的設定受儒家思想影響

,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很長時間都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地位,而明朝又是一個封建社會集權化的登峰造極的朝代,朱元璋十分推崇儒家思想的禮法制度,反之儒家思想又十分維護統治階級的等級秩序。

當儒學正統的程朱理學出現後,宣揚“存天理,滅人慾”,以理治天下,具體到社會生活中,就體現在三綱五常的道德觀和繁文縟節的禮制,強調尊卑有序,長幼有序;明朝又將程朱理學擺在更高的位置上,在官服制度上就傾向於恢復舊制傳統,推崇古代禮服,並且能夠區分不同等級,從而使言行舉止都不約而同地按照儒家“理” 的要求,安分守己,直覺維護等級秩序。這正是統治者最終的目的。

參考文獻:《明史》、《洪武禮制》、《明實錄》等。

TAG: 服飾官員文官武官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