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彩行大運丨傳承六百餘載年產五百萬包楊村糕乾是怎樣做到的?

津彩行大運丨傳承六百餘載年產五百萬包楊村糕乾是怎樣做到的?

“楊村糕乾”,這四個字,您能讀對嗎?

楊村糕乾是一種用米粉和糖製成的天津特色小吃,

“糕乾”二字的正確讀法,是“幹”不讀一聲而讀輕聲gan,詞語重音放在“糕”字上。

早在

2007年,來自天津市武清區的楊村糕乾製作技藝就被認定為天津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小一塊糕點,映照著武清區非遺文化的底蘊,也寄託著

當地

百姓與運河水的情緣。

津彩行大運丨傳承六百餘載年產五百萬包楊村糕乾是怎樣做到的?

 老天津人記憶中的口味

“楊村糕乾不僅與天津的建城史緊密相連,也與京杭大運河有著莫大的緣分。楊村糕乾的創始人就是沿運河北上而來、在運河旁生產、叫賣的,說運河孕育了楊村糕乾,也不為過。”談起楊村糕乾的歷史,楊村糕乾第十五代傳承人、天津市萬全堂糕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傑娓娓道來。

“早在15世紀的明朝永樂年間,隨著明成祖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遷都北京,並在天津開始築城設衛,很多南方的老百姓也沿著京杭大運河向京、津地區遷徙。”張傑說道,“當時向北遷徙的人中,就有身為楊村糕乾創始人的杜金、杜銀兩兄弟。杜氏兄弟從家鄉浙江紹興沿著大運河北上,途經現武清區楊村鎮的北鄭莊村,看到這裡人口稠密、十分熱鬧,又靠近運河,交通便利,便停留下來。”

杜氏兄弟看到運河上南來北往的商旅船隻非常多,接觸到大江南北飲食習慣各異的人們,隨即從中看到了商機。

“杜氏兄弟本就有著製作各色糕點的手藝,結合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喜食麵等飲食習慣,將大米碾成面,開發出一種名為‘糕乾’的新點心,這就是如今的楊村糕乾。”張傑介紹道。

楊村糕乾的發展歷史與天津這座城市的歷史幾乎剛好重合,隨著天津城市規模擴大和人口繁衍,楊村糕乾也逐漸發展壯大,先後幾代傳承人相繼開設了萬全堂、萬金堂、萬順堂等多個製作糕乾的店面,製作技藝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

“改革開放後,楊村糕乾迎來新的生機。1984年天津文化街開街,一批老字號重新恢復生產,當時楊村糕乾第十三代傳承人杜建基在武清區供銷社、楊村鎮政府、楊村十街生產隊的協力支援下,將楊村糕乾這一老字號品牌重新建立起來,並開始適應市場化需求,進行生產、銷售和管理。”張傑說道,“我的師父、楊村糕乾第十四代傳承人姜學剛就是跟隨杜建基先生學習的楊村糕乾製作技藝,後來又將這項歷史悠久的技藝傳到了我的手裡。”

時至今日,楊村糕乾不僅在武清區有著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市場,也成為天津、北京乃至河北等地區許多人記憶中的口味。

2007年,楊村糕乾製作技藝入選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津門傳承了六百餘年的味道,以非遺的形式被更好地保護、發揚。

津彩行大運丨傳承六百餘載年產五百萬包楊村糕乾是怎樣做到的?

 機器代替部分人力 技藝本色從未改變

雖然楊村糕乾的原材料只有大米、綿白糖和水,但製作工序卻並不少,對生產技藝的要求也很高。幸運的是,從杜氏兄弟開創楊村糕乾至今,楊村糕乾的製作技藝原汁原味地儲存了下來。

“如今的楊村糕乾生產仍然遵循了最初的製作技藝,它與江蘇地區傳統糕類美食雲片糕在技藝、原材料上有許多不同,有著自己的獨創性和可傳承性。說到傳承,楊村糕乾的原材料需要將米用石碾磨成粉,在我們的生產車間裡,有的石碾已經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歷史,足見傳承之完善。”張傑一邊向記者展示楊村糕乾製作裝置,一邊介紹道。

清洗、浸泡、磨粉、篩粉、配料、調粉、成型、熟制、冷卻、包裝

……這是楊村糕乾一代代傳承的製作流程。在食品工業日益發展的今天,過去推動石磨的人力、畜力已由機械動力代替,碾出的米粉可以經提料機自動傳送後被越碾越細,糕乾熟制的裝置也變成了能統一設定時間、溫度、壓力的蒸箱。

“技術進步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過去老人們蒸東西,經常說‘這鍋蒸得很好’‘那鍋火候差點’,當時食品的味道與製作者的手法、烹飪狀態息息相關。而如今在各種標準化裝置的幫助下,我們一天能生產

1

萬多包糕乾,每塊糕乾的形狀、色澤、味道能保持完全一致,這便是現代食品生產的力量。

”張傑說道。

津彩行大運丨傳承六百餘載年產五百萬包楊村糕乾是怎樣做到的?

另一方面,即便很多工序引入了標準化裝置來輔助生產,但楊村糕乾的生產仍然很依賴製作人員的技藝和經驗,要達到理想的口味,許多生產環節其實大有名堂。

例如,視氣溫、溼度不同,楊村糕乾原材料的浸泡時間有著細微差異;配料時米與糖、水的配比也必須遵循最合適的比例,多了或少了都不行;糕乾成型的過程也是個技術活兒,要讓模具裡的糕乾各處薄厚均勻,還要整整齊齊地把它們切割成

10

×

6cm的小塊糕乾,通常來說,工人沒有半年以上的操作經驗,就沒法做得得心應手……

“小小一塊糕乾,背後有很多技藝細節,這都是靠數百年來一代代人摸索而來的。即便在食品自動化生產如此發達的今天,來自於‘手藝人’的經驗仍舊十分寶貴。”張傑說道。

  “只要有人認可這種口味 它就決不會消亡”

萬全堂糕乾有限公司距離北運河直線距離僅

100米左右。如今,這裡的機器每日都在運轉,一年能生產約500萬包楊村糕乾。楊村糕乾的市場也日趨穩定,在整個天津市範圍內,萬全堂糕乾有限公司有一百多個合作銷售的點位,許多農貿市場、小商超都能看到包裝精緻的楊村糕乾的身影。

“每天,我們的貨運車載著剛出爐的楊村糕乾,送到天津多個銷售點位,從不間斷。天津每個區都有喜愛楊村糕乾的老百姓,它不僅是很多人記憶中的老味道,也

受到了

年輕食客的

歡迎

。即便在這個特色小吃日新月異的時代,楊村糕乾仍然有著一批忠實擁躉。我經常想,只要還有這麼多人認可這種口味,楊村糕乾就始終有生命力,作為非遺的楊村糕乾製作技藝就不會消亡。

”談及楊村糕乾的市場和作為非遺專案的傳承保護工作,張傑如是說道。

津彩行大運丨傳承六百餘載年產五百萬包楊村糕乾是怎樣做到的?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線上零售成了許多食品品牌拓展銷路的重要渠道,楊村糕乾也不例外。

“在以前,我們的產品主要輻射範圍是京津冀地區,主要採用線下銷售。這幾年來,我們陸續和多個電商平臺的網店展開合作,看到有些距離天津較遠的客戶也願意買楊村糕乾吃,我們著實挺驚喜的。當前,我們線上銷售額約佔總銷售額的三成,勢頭不錯。”張傑說道。

作為非遺專案的傳承人,在張傑看來,充分發揮非遺的文旅價值,是讓非遺獲得長久生命力的重要辦法,

“每年五一、十一等小長假,既是武清區的旅遊高峰期,也是楊村糕乾銷售的高峰期。在很多天津著名景點,楊村糕乾這樣的本土特色小吃很受遊客歡迎。此外,武清區每年的農交會也是提升楊村糕乾知名度的好機會,很多顧客會直接購買,效果很好。”

津彩行大運丨傳承六百餘載年產五百萬包楊村糕乾是怎樣做到的?

近年來,楊村糕乾陸續獲得中國金牌旅遊小吃、天津禮品旅遊商品大賽入圍商品、天津著名小吃品牌百強等獎項。

“楊村糕乾獲得社會各界諸多肯定,我對此一方面深感責任重大,一方面又對保護好、發揚好這項歷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滿信心。”張傑說道。

津雲新聞

記者

侯沐偉

【來源:津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 糕乾楊村張傑技藝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