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在非洲烏干達乾旱地區,當地群眾想吃魚不容易,但也不用下河下海釣魚拉網,想吃的時候就揮起鋤頭在地裡挖,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圖1 非洲人在泥土裡挖肺魚

而據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一名巴西男子透過開腹手術將一條魚從腸道中取出,奇蹟的是這條魚的生命力還很旺盛,被取出時還在蠕動,這都還能活?

是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種奇特的魚,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事實上也已經上岸了的魚,肺魚。

肺魚,有四億多年曆史,譽為魚類中“活化石”,是一類和腔棘魚類相近的淡水魚,據科學家考證,在遠古時期肺魚曾經屬於海洋魚類,到泥盆紀中後期,開始向陸地進軍,進入到淡水環境中,並最終進化成為淡水魚。肺魚最早的代表是泥盆紀中期的雙鰭魚,晚泥盆世至石炭紀大量繁殖,種群數量達到最高峰。但因環境變化,只有極少數特化的代表在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區倖存下來,目前也僅有澳洲肺魚、美洲肺魚和非洲肺魚三種,而澳洲肺魚是無法在岸上生存的,今天主要介紹的是非洲肺魚。

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圖2 水族缸裡的肺魚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但非洲肺魚就是個特例,因為它的鰾非常發達,長 度幾乎與整條魚的體腔一樣長,整個鰾的前端部分合併為單室,長度很短,隨即分開成對,達體腔後端;鰾內中央腔的側壁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小氣室即肺泡,各小氣室又復分為許多小氣囊(肺小泡), 短的鰾管與食道交通,可以在缺氧時用鰾吸收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整個構造與陸生動物的肺十分相近,所以稱為肺魚,能脫離水在低氧的泥土中生活。

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圖3 肺魚的“肺”

對於絕大多數魚類來說,鰾的作用主要在於上浮或下沉,增強軀體平衡性,而呼吸則由鰓來完成,而肺魚的特點就在於在水中是透過鰓呼吸,在陸地上卻能透過類似於肺的鰾呼吸。所以肺魚的鰾也被稱為“原始肺”。而肺魚心臟的心房和心室是部分分開的,差不多形成了兩心房兩心室的結構(普通的魚只有一心房一心室),能夠將脫氧血與含氧血分離輸送到不同的身體部位,發展出了適應鰓呼吸與肺呼吸的兩種方式,就好像原始的兩棲動物一樣。

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圖4肺魚打洞過程

肺魚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河水呈季節性分佈,在旱季,小河斷水,沼澤 乾涸, 所以非洲肺魚和南美肺魚都有夏眠的習性。但在乾旱的環境裡若僅僅以“肺”呼吸空氣還不足以讓肺魚度過漫長的旱季。在乾旱來臨之前,肺魚體內會積存許多脂肪,體腔中也會儲存大量的水,待乾旱來臨,河水逐漸乾涸,肺魚就會在淤泥中鑽一個二十釐米深的洞,將身體團成一個球,用自身分泌物加泥土做成堅硬的繭殼,把軀體包裹起來以減少水分流失。

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圖5 正在分泌粘液的肺魚

肺魚在靠近嘴巴的附近也會留一個連通地面的小孔,作為通風口透過鰾呼吸,開始漫長的“夏眠”,代謝率降低到六十分之一,以體內積蓄的脂肪維持生活,一直昏睡,積極等待下一個雨季到來,雨季到來時,肺魚就會從泥殼中脫離,經過雨水滋潤,幾個小時就能恢復常態,在水中正常的游泳和捕食。

明明是一條魚,為什麼總想著上岸?你所不知道的肺魚

圖6 肺魚“夏眠”

肺魚除了能在泥土裡生活,還有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習性,就是把卵產在泥巢裡,實際上是一個用身體掘出的長約1 米的小隧道,雌魚把卵排出後,由雄魚把守,此時的雄肺魚的腹鰭會長出許多富有微血管的細長的絲狀突起,血液中的氧氣透過這些絲狀突起釋放到水中,以幫助卵子的正常發育。

大家可能還好奇,這種魚好不好吃。理論上肺魚的肉質是粉紅色的,與鮭魚相似,味道應是差不多,事實上,我也沒吃過!但據說,在非洲某些嚴重乾旱地區,河流裡的水枯竭,當地的農民無法從河裡取到現成的飲用水 ,便會從乾涸的河床裡裡挖出幾條肺魚對準自己的嘴巴,然後用力猛的擠上一擠,肺魚體內儲存的水便會全部流進他們的口中,飢渴便得以緩解,擠完水的肺魚也被隨地一扔,不會帶回家繼續食用,可見肺魚味道應是一言難盡,不然也不會遭到如此嫌棄。

△內容源自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李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TAG: 肺魚呼吸非洲夏眠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