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燒雞糟魚鴛鴦餅,牛舌呱嗒小北門

”,這句順口溜廣泛流傳於山東莘縣古城。

鴛鴦餅的歷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自

清乾隆年間

開始流傳。

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崔增自幼在

鴛鴦餅製作技藝

言傳身教的環境中長大,近些年經過創新形成了

獨具特色

的崔增鴛鴦餅製作技藝。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莘縣古城鎮鴛鴦餅是一項傳統的

純手工制

餅技藝,莘縣氣候溫和溼潤,河流眾多,地處平原,適合種植小麥和大蔥,當地人充分利用原材料,以獨特的手法創作了一種人稱

肉鍋餅的美食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清乾隆年間,鄭板橋時任範縣(今莘縣古城鎮)縣令,嘗過此餅後,因其兩兩相依的形狀,

鄭板橋遂命名為“鴛鴦餅”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崔增主張傳統鴛鴦餅與現代發展環境相適應,在傳統鴛鴦餅製作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健康理念,

創新多種風味

組合。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推出了以雞蛋和蔥為餡料的

素鍋餅

以及

香辣魷魚

孜然羊肉

等口味的鴛鴦餅,豐富了品種,以適應不同受眾的需求。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為擴大鴛鴦餅的傳播範圍,自2009年起,崔增採用了泡沫箱加冰袋的設計,大大延長了傳統名吃鴛鴦餅的保質期。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經過歷代傳承人的繼承和發揚,這道傳統名吃的製作發展為

9個主要工藝環節、21道工藝程式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製作時取鮮豬肉和蔥各一半,先將肉丁、蔥白分別加入適量的醬油、鹽、香油、味精

調均勻

;再取麵粉和水按照5:3比例混合,和軟面至“三不粘”的程度,

醒10分鐘

;取軟麵皮抻長,近一頭抹餡,卷至8層,上籠

蒸10分鐘

出鍋。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從選擇原料、餡料調配、製作造型再到出成品,所有環節均

堅持純手工製作

,傳統技術和工藝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選料講究,配比均勻

鴛鴦餅採用莘縣當地盛產的小麥磨成的麵粉,蛋白質含量高、吸水性強,大蔥選魯西特有的品種,蔥白長、水分適度,甘甜、蔥香濃;按照豬肉和蔥1:1、面和水5:3的標準嚴格配比,保證了餡料和餅皮的口感。

古法蒸制,手工製作

從原料配製、和麵、製作餅皮,再到成品、蒸制,全部工序皆為純手工完成;蒸籠採用柳木和竹子定製,環保的同時保證了所有食材都能夠達到最優的火候。

手法獨特,色正味香

鴛鴦餅擀制餅皮時要求薄而不粘,層次分明,晶瑩剔透,筋而不硬,光滑爽口;最精髓之處在於封口時,兩邊麵皮流暢不打結,形似鴛鴦;餡料沒有腥味而無需新增生薑,充分保留了蔥香,純正天然的原料讓鴛鴦餅鮮美不膩。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鴛鴦餅餅皮多達8層,皮薄筋道、晶瑩剔亮,餡料

香而不膩

、味美鮮香,

蔥香濃郁

,回味綿長。選料符合現代綠色食品的標準和健康養生觀念,營養均衡。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經歷近三百年的傳承,鴛鴦餅目前已經成為“江北水城·運河古都”一張閃亮的美食文化名片。

觀鄭板橋故里,吃崔增鴛鴦餅

”在群眾中廣為流傳,促進了當地文旅融合,映射出聊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

積澱與繁榮

地址:聊城市莘縣古城鎮崔增鴛鴦餅店

電話:13290268667

身邊的非遺 ▏聊城傳統名吃 · 皮薄筋道 兩兩相扣鴛鴦餅

責編

:劉曉蒙

TAG: 鴛鴦莘縣崔增製作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