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首府西昌市自古以來就是通往雲南和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這裡不僅有眾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更以獨特的民俗食俗聞名遐邇,彝家的坨坨肉、杆杆酒、辣子雞,以及瀘沽湖畔摩梭人的蘇里瑪酒、豬膘肉、豬腸血米卷等,別有風味,是一定不可錯過的少數民族風味美食。涼山彝族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素有“禮儀為重,大方為榮”之說,講究的是以誠待客、以酒待客。

彝族名菜

坨坨肉、子雞辣子湯年豬香肚、年豬香腸、豆腐連渣菜、蘿蔔酸菜湯、水煮蕎粑、千層蕎餅、燒烤肉、羊肉碎湯、回鍋蛋等

布拖凍肉

是布拖縣的彝族過年時給長輩拜年的最佳禮物,體現了彝族人孝敬老人、有福同享的精神。凍肉是用豬腳做的坨坨肉,味道麻辣涼爽,肥而不膩,鮮美可口。彝族婦女在唱過年歌時就有這樣一句:“凍肉前胛到了父母家,子豬子雞到了親戚家”。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建昌板鴨

採用西昌(明代曾稱建昌)當地的一種家禽鴨醃製而成。鴨肉細嫩味美,肥而不膩,在西昌一帶遠近聞名。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小豬兒燒烤

是布拖縣彝族的傳統風味美食。將一頭重10多公斤的小豬兒放在烤架上翻烤,烤熟後,蘸作料食之,肉香撲鼻,回味無窮。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手抓羊排

採用當地出產的優質山羊肉為主料,以彝族特有的香辛料為輔料烹製而成,因用手抓食而得名。肉質細嫩軟滑,濃香爽口,令人饞涎欲滴。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吹肝

是納西族的傳統待客佳餚。將新鮮的豬肝吹脹,摻入酒、鹽、花椒等,煮熟後,拌以作料即可食用。味道鮮美,別具風味。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酸菜坨坨雞

是彝家的傳統風味美食。因其肉塊如同“坨坨肉”一樣大,故稱“坨坨雞”。湯味酸鹹適度,口感甚佳。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彝族芝依(杆杆酒)

又稱泡水酒、咂酒、杆杆酒,是彝族人民喜慶節日招待客人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水酒,它全部採用糧食釀製而成,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彝族人喜歡飲酒,“有酒便是宴”已成習慣。飲酒時,不分場合地點,也不分生人熟人,常常是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圓圈,遞傳酒杯,依次飲用,故也稱轉轉酒。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琵琶豬

即豬膘肉,是瀘沽湖畔摩梭人的傳統風味食品。將宰殺的豬收拾乾淨後,在腹腔內抹上鹽、花椒等調料,用細繩縫嚴,等水乾後掛起來,其狀如琵琶,故而得名。肉質十分鮮香,風味獨特。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坨坨肉

意為“撒鹽的肉塊”,是彝族著名的風味菜。採用牛、羊、豬肉和雞肉或野獸肉等製成。其中,最常吃的是羊肉和豬肉。由於這種吃法是將肉切成塊狀煮熟而食,而四川漢語方言稱“塊”為“坨”,故稱坨坨肉。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蘇里瑪酒

最早稱蘇浬瑪酒,因“浬”字較偏,人們就習慣稱蘇里瑪酒,又稱咣噹酒,是鹽源縣瀘沽湖畔摩梭人常飲和待客必備的飲料酒。將玉米、青稞、穀子等混合煮熟,加入酒麴發酵後,放入罈子內蓋嚴儲存。喝時,加溫蒸煮,酒精含量30度左右,清香甜酸,入口綿和,多飲不醉,素有“摩梭啤酒”之稱。

豬腸血米卷

是鹽源縣瀘沽湖畔摩梭人的傳統佳餚。將豬的大小腸內裝上半熟米、豬血、豬油、鹽、花椒、五香等原料和調味料,捲成圈後,再煮熟即可食用。為下酒的佳餚。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酸菜湯

涼山彝族的湯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酸菜湯。煮鮮肉湯時,放些酸菜,味道更鮮。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瓦地則衣

是彝族的傳統風味湯菜,意思是“搗雞蘸。將烤熟的雞切成小塊,或連骨帶肉一起搗碎,放入溫開水裡,並加花椒、辣椒、生薑、木姜粉等,就製成了一道味美鮮香的湯菜。

走進四川,涼山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其他名吃

坨坨魚、石板烙餅、彝族連渣菜、彝族射地(即肉凍)、冕寧苦肉聚、彝族香腸、燕麥粑、香肚、西昌椒麻鵝、冕寧火腿、西昌卷粉、會理雞絲餌塊、蕎麥粑、彝族醃血腸、會理口袋雞、永郎邱記黃燜雞、素燒大腳菇、彝家辣子雞、會理汪麻雞等

TAG: 彝族摩梭人風味瀘沽湖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