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跳拳 以武演道

彝族跳拳,2020年被列入文山州第五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彝族跳拳 以武演道

彝族跳拳前身為防衛性民間傳統武術,隨著時代發展演變為集武術、雜技、舞蹈、音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彝族民俗文化表演藝術。每逢節日,阿猛彝族村寨都會表演跳拳,各族群眾衣飾一新,前往觀看錶演,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彝族跳拳 以武演道

“跳拳”道具有大刀、釘耙、三叉、木棍、紅纓槍、雙節棍、勾鐮、流星錘、標槍、緬刀、獅子頭、面具、紙馬、弦子、花棒、鼓、鑔等,其中的樂器類道具用於引導隊伍和渲染氣氛,作為伴奏使用。

彝族跳拳 以武演道

“跳拳”隊伍均為男性,一般10至30餘人不等,表演有遊行表演和駐場表演兩種形式。遊行表演以鼓鑼聲起為令,以武術大刀一人開路,緬刀一人收尾,大刀與緬刀為單人表演,其餘武器均為兩人持同一種武器進行對打表演。整個隊伍雖然在遊行中表演,但井然有序,有條不紊。駐場表演一般按照遊行表演隊伍人員順序開始表演。

彝族跳拳 以武演道

彝族跳拳步伐靈活、動作流暢、剛柔並濟、穩健自如、心神俱到,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格鬥氣勢。學習和表演“跳拳”,不僅能強身健體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也加強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認同。

文/圖 李轉傑

編輯 王楚雲

原標題:《非遺丨彝族跳拳 以武演道》

TAG: 跳拳表演彝族緬刀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