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儀式感”滿滿的中秋節,可不止吃月餅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佳節。記憶中,每年到了這一天,家庭團聚在一起,共享月餅以及各種各樣的美食,好不快活。想想古人關於中秋的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他們即使無法一起賞月飲酒,內心始終是牽掛的。小編覺得現代的中秋節除了放假以及吃月餅對我們來說比較有吸引力,其他的也沒了當初的味道。且先讓我們來看看古人那種滿滿的中秋“儀式感”吧。

古人“儀式感”滿滿的中秋節,可不止吃月餅

1、吃月餅

關於月餅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比較多的是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令大將李靖親自率兵出征,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李將軍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在長安經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慶祝大捷。太宗李世民大喜,取出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關於月餅名字,這其中還有個小插曲,據說中秋節吃“圓餅”時,唐太宗覺得“圓餅”名字不好,就與楊貴妃商量,楊貴妃看著明月說:“就叫它月餅吧”,太宗聽了大喜,於是“月餅”這個名字就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

古人“儀式感”滿滿的中秋節,可不止吃月餅

2、女子拜月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這裡的“新月”便是八月十五的月亮。唐代女子為啥喜歡拜月呢?主要是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是在古人看來,中秋節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一樣,都是女性節日。嫦娥是女性的福音,能賜予女性美貌、愛情與家庭幸福,自然要祭拜她。還有一個原因是,女子希望“貌似嫦娥,圓如潔月”,以拜月亮來寄託自己的願望。其實在現代看來可能都是迷信的說法,但是當時對於女子來說,也是心中充滿了希望與期盼吧。

古人“儀式感”滿滿的中秋節,可不止吃月餅

3、觀潮

蘇軾在他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寫道:“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可見古代觀潮也是一種中秋習俗。

古人“儀式感”滿滿的中秋節,可不止吃月餅

其實古人的中秋習俗遠不止這些,“飲桂花酒”、“熬夜”、“偷蔥偷菜”、“吃田螺”等等,在歷史長河中,他們都慢慢的消逝了。我們雖然不能像古代人那樣各種各樣的“儀式”,但是象徵著豐收、團圓的中秋節,對於父母一輩的人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是相守吧。給親友送份月餅,陪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這就是我們現代人的“中秋儀式感”!

TAG: 月餅圓餅中秋節中秋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