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分茶”的絕技,現在已經難以看到了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展現了我國先民的風雅,也反映了華夏對禮儀的重視。在古代有一種名為“分茶”的絕技,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現在又為何難以看到了?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分茶”的絕技,現在已經難以看到了

茶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氏時期,唐朝的陸羽在《茶經》上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意思是說最早發現茶可以做飲品的人是神農氏,可以想象,神農嘗百草的時候,忽然吃到了一種有特殊的香氣的“草”,採摘一些曬乾後帶回家,發現用水沖泡後飲用更舒適,自此就出現了茶。

茶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文化,是因為古文人將飲茶融入到了作詩寫文的過程中,自此飲茶就變為了一件“雅事”,古人的文化素養,可不只是琴棋書畫這麼簡單,宋代詞人向子諲有《浣溪沙》一首題雲:“趙總持以扇頭來乞詞,戲有次贈。趙能著棋、寫字、分茶、彈琴。”著棋自然是下棋,寫字就是書法,彈琴應為彈古箏,那分茶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是喝茶的禮儀嗎?還真不是,這背後可是大有文章。

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分茶”的絕技,現在已經難以看到了

分茶又名茶百戲、水丹青、湯戲、茶戲等等,這是一種能使茶水水紋脈絡形成物象的茶道,換句話說,就是隻用茶和水,就可以在茶杯中“畫”出獨特的文字和影象。分茶始於唐代,劉禹錫有詩名為《西山蘭若試茶歌》:“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這是目前可考據的關於分茶最早的記錄。

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分茶”的絕技,現在已經難以看到了

有些人可能會感到疑惑,喝茶太常見了,為何從來沒見過在茶杯中“畫畫”的呢?實際上,古人飲茶方式和現代人的差別很大,古人喝茶時大都將茶葉搗碎,這樣一來,雖然喝茶時會有很多“茶沫子”,看似影響飲用,但在古代它們有另外一個名字——茶泡,而且它們還被古人視為珍寶,古人沖茶時,首先將茶渣放在茶杯中後,然後利用特殊的角度,向茶杯中注入沸水,這樣茶杯中會出現大量茶泡,茶泡可以利用倒進的沸水形成圖案,這個過程就是分茶。

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分茶”的絕技,現在已經難以看到了

雖然茶泡只能在茶杯中存在片刻,但這可是一件不容小覷的本事,“分茶”流行於北宋年間,此時出現了許多分茶高人,他們的水平讓人欽佩無比。北宋文人陶谷在《羈:茗錄》中記載:“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茶百戲。茶泡居然可以衝出飛禽走獸、魚鳥花草,自然也是須臾散滅,但它們纖巧如畫,給人以絕美的觀感。&nb

北宋年間還有個叫福全的佛門弟子,傳說他精於分茶,有“通神”之藝。他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若同時點四杯的話,便可幻成一絕句。至於變幻一些花草魚蟲之類,自然是唾手可得。因此常有施主上門求觀。但福全有點自負,曾自詠曰:“生成盞裡水丹青,巧盡工夫學不成。卻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這首詩說得很明白:在這茶盞中作詩作畫,不是肯下功夫就能學會的,可笑唐朝的陸羽,他居然因為茶能名傳後世。雖然有點自大,但居然能在茶杯中做絕句,人家也是有傲氣的資格呀!

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分茶”的絕技,現在已經難以看到了

最後一位高人,出自詩人楊萬里的詩句,在《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中,記述他觀看顯上人玩分茶時的情景,十分詳盡而生動。“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在顯上人雙手的控制下,茶與水在盞中相遭,自此在兔毫盞的盞面上幻變出怪怪奇奇的畫面,有的如淡雅的丹青,或者似勁疾的草書。顯上人是玩分茶的老手,善幻能變,心手相應。但是要像他那樣嫻熟也是很不容易的。

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分茶”的絕技,現在已經難以看到了

這樣看來,分茶其實就是茶杯上的書法,但由於難度太高,持續的時間太短,如今已然近於失傳,即使有人會,也只是小眾中的小眾藝術,但我們想一想,分茶稱得上是獨具東方氣息的瑰寶,如果任其消亡實在可惜,我們希望有人繼承它,並可以使它流傳下去,讓它為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資料來源:1、《茶經》陸羽著;三秦出版社出版

TAG: 分茶茶杯茶泡古人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