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都說朱棣帝位來不得不正,從歷史中的很多記錄來看,他就是篡位獲得的皇帝之位。朱棣自己篡奪了帝位之後,對後代的擔心也是越來越多,於是他開始

想辦法改變朱元璋留下的藩王制度

,以防別人效仿他來一次

“靖難之役”。

朱元璋開立明朝之間,開放了王府與朝廷官員的互用制度,這樣的話明朝有許多開國功臣不僅可以擔任王府的重任,還

可以進入中央朝延擔任重要職務。

朱元璋這種考慮主要是覺得忠心很重要,而最終的掌握者是王爺,王爺要是覺得誰好誰忠心,那麼這個人就會有輝煌的未來。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朱元璋看中藩王權力,卻把中央權力分散了,而被推薦進入中央政權的那些官員與藩王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藩王很容易對

中央權力產生威脅。

朱元璋希望各藩王分散在四處能夠拱衛中央政權的安全,卻忽略了這種力量的分散反而會

讓朝政產生不安穩的因素。

朱棣就是在這種局勢下,

利用機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權力。

所以朱棣深刻了解這個漏洞,自然要想辦法避免問題產生,為此他指定了幾項重要舉措。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一、人才是“絕對生產力”,弱化藩王權力,將權力迴歸中央

1

、切斷王府與中央政權間的通道

朱元璋當時的政策是王府官員可以進入中央政權為官,但是朱棣直接把這個路切斷,您要是在

藩王的王府為官,那麼就不能進入朝延為官了

這樣一來,就

減少了藩王與朝延內的官員

勾結

,而更多的人都自願從朝廷的底層官員開始做起,這樣才有可能升職為大官,總比一輩子在藩王的王府內為官要風光得多。

朱棣這一招,基本上是將那些

人才全部都招攬到了朝延中,

將藩王勢力進行了有力的削弱。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2

、取消藩王任用人才的權力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有姚廣孝的大力幫助,這個姚孝就是朱棣還是藩王時自己向朝延申請聘用的人。所以朱棣深知,朱元璋將人事任免權交給了藩王,就是將刀給了他們。

所以他

收回了藩王聘用人才的自由

,如此以來藩王想用誰不想用誰一點自由都沒有,如此一來,藩王們的王府發展就得到了抑制,中央政權的地位就更加穩固了。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二、腐其內,敗其外,逐步削弱藩王勢力

1

、安排那些庸才進入王府

既然藩王不能隨便聘用人,那麼就由朝延來安排,借這個機會,朱棣安排了各式的庸才進入各大王府。

這些安排進去的人自然都是朝延的臥底,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而朱棣安排進入藩王的人要麼就是老人,

無法有大的行動;

要麼就是紈絝子弟,只是增加王府的財政負擔;要麼就是一些政績平平的縣令。所以朱棣利用

政策之便,又為自己的中央政權鞏固了一層力量。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2、財政上掣肘

俗話說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沒了財政上的支援,藩王就算是有造反的心,他們也沒有造反的勢力。

朱棣上位以後,逐步的消減藩王的福利,尤其是在軍費上,更是慎之又慎。而且對於藩王進貢給朝廷的貢品,

卻從來都不會馬虎。

這就是從根本上削弱了藩王的勢力,讓他們想發展都發展不起來。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3

、自身精進,永保智慧

除了現在看得到的狀況,朱棣還注重

自己子孫的精進發展

,他為了保證自己子孫的絕對優勢地位,同時改革了朱元璋的教育團隊。

朱元璋之前的教育團隊與各王爺之間都有關係,所以形成了王府的文官集團,這些集團有著強大的威脅力量。

所以朱棣堅決改變這一切,

規定各王府不允許私聘老師,

只能由朝延派老師,於是他就派無能的老師去教王府內的那些孩子,好老師都留給了自己。如此一來,中央政權的下一代絕對優勢。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朱棣為了避免後代子孫遇到他這樣的人,所以才會果斷的將各藩王的力量削弱。他從人才引進開始由內至外,由上到下地進行了果決處理,最終導致藩王無人可用,可用的人要麼是無能之輩

,要麼是朝延的臥底

朱棣不允許藩王們私自聘用大臣,又不允許在王府工作過的人再去朝延任職,如此一來,留在藩王王府內的人,只能是平凡之輩

,對中央政權沒有絲毫威脅。

朱棣帝位得來不正,為防藩王篡位,大膽改革朱元璋遺留問題

同時朱棣更關注後代的培養,他這種關注與朱元璋也有所不同,畢竟朱元璋是“博愛”的,他

對自己的皇族都愛,都給予最好的教育力量。

但是朱棣就不這樣了,他一心一意培養自己的子孫,卻不好好的教育那些藩王的子孫,由此,中央政權的繼承者們擁有了更多的優勢。

參考文獻:

《明史》

TAG: 藩王朱棣王府朱元璋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