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舒維秀:侗家吃庖湯

散文丨舒維秀:侗家吃庖湯

散文丨舒維秀:侗家吃庖湯

侗家吃庖湯

文/舒維秀(侗族)

進入農曆十一月,交了大雪節氣之後,侗鄉新晃縣小城裡時有朋友相邀,某天我家殺年豬,請大家去寨裡吃庖湯,受邀者欣然應允。

庖湯,侗家人一道獨特的美味佳餚。為了這餐庖湯,全家人幾乎辛苦忙碌了一年到頭。先從本寨或外寨喂母豬的人家買豬崽來喂,叫“捉個豬”,買時要察看豬的嘴巴、腰身、四腳、尾巴,以骨架子大嘴巴大腰身長的為好。有講究的人家,一般需擇黃道吉日,挑擔竹豬籠去買豬,在把豬捉進竹籠時,賣家常常會講“拿去喂大得快,發財”等吉語。買家把豬挑回家準備放進豬圈時,一般會在圈門口放幾顆燃著的柴炭火籽,豬從火籽上走進圈時,主人家期望式的念著“過火八百斤,大得快,大得快”。侗家餵豬,以紅薯藤葉、蘿蔔菜、芭蕉葉等豬菜煮成豬潲,再拌煮紅薯、洋芋、包穀、大米和米糠。以前如果豬菜不夠吃,就上田間山頭,打野菜,這是家家女孩子們做的活,男孩子們一般不做這些,上山砍柴等重體力活才是他們的事。曾有一首童謠,反映了打豬菜的趣事,“蓬蓬菜,逗媽愛。媽一懲(用手按壓),幾瞌在(手指彎曲,指背敲腦袋)”。意思是外出打野菜時,有的小孩把籃裡菜弄得蓬鬆,滿籃的樣子,媽媽用手一按籃裡,只有一小籃菜,馬上隨手就被打了。

豬崽喂到一個月後,長大發育,有“打圈”(發情)行為前,不管是“牙豬”(公豬)還是“草豬”(母豬),都需要請劁豬匠來劁過一遍。小時在寨裡,只要聽見對門大路上傳來“不敗不敗”的笛聲,我們都曉得,那是劁豬匠路過。這時,有豬要劁的人家,趕緊朝對門喊,“師傅,來劁豬喔”。師傅手腳麻溜,一個人捉豬,用右膝蓋壓住小豬脖子,左手按住小豬後腳,右手執把小刀,朝豬後腳上來點肚子位置劃開一個寸把長的口子,兩手指伸進去,摸索一陣,扯出一截東西,用刀割掉,然後撫平傷口,放豬迴圈裡。劁過的豬,沒有了情緒困擾,一心吃潲,只管長膘。一般喂十個月左右,就有兩百斤重了,時間也到了臘月,可以殺年豬吃皰湯了。有的人家是買劁過的七八十斤重架子豬來喂,時間只要六七個月,也可殺了。

殺年豬也有講究,也要選個大家認為吉利的日子,一般是臘月二十以後,找寨中理手的人或自己親戚當屠夫,經驗足力氣大的屠夫,兩個人就可殺一頭豬,但一般的人需四五個上陣,才可保障殺伐安全。肥豬趕出圈時,主人家在圈門口燒些香紙,女主人往往在豬背瘠上扯下一撮毛,丟迴圈裡,邊丟邊說“明年餵豬大得快”。殺豬時,幫手的人要把豬緊緊按住,防止彈脫逃跑,屠夫動刀時,講究一刀殺到豬心,血洩得暢,女主人趕緊用一小疊紙錢在殺口上抹上些豬血,放在堂屋神龕下,幾分鐘後豬四腿抽搐,俗話叫“划船”,過後就嚥氣了。這是順利的殺法,主人家會誇讚幾句,“師傅手藝高,殺得好”“一年看發勢(大年初一諸事順利),一年看殺勢(殺年豬時過程順利)”。寨中人家,有些年殺年豬時,發生按豬時豬彈脫,殺後貌似斷氣了,摔下地時豬又站起來跑的事,這種情況出現後,主人家會認為不吉利,一年到頭做什麼都臆起臆起的。

煮庖湯時,先切好豬脖子上的肉,當地話叫“庖講肉”,再把約三分之一的豬肝切成片,剩下的漚鹽後炕成膽肝,把部分小腸切成一寸長左右,小孩子喜歡吃這個,叫“角腦”,先在火鋪的火爐堂裡用大鐵鍋炒“庖講肉”,然後放冷水煮,開後放入豬肝、小腸煮,熟後放大蒜、生薑等,分裝入小鐵鍋,即可開吃。如邀來吃庖湯的人多,則在堂屋擺開大桌子。吃時放入豬血,放入白菜,放入豆腐,鮮嫩無比,大塊的肥肉,也不覺得膩人。當然,吃庖湯少不了喝米酒,勸酒熱熱鬧鬧,猜拳高聲大氣,最後主人或客人中有“當老爺(醉酒)”的,不足為奇,這是侗家吃庖湯的常態,也是過後人們嘲說“當老爺”者的談資。

這是典型的侗家庖湯生成法,豬是吃煮熟豬潲的豬,庖湯是用柴火煮的,關健還是用的剛殺的尚有體溫的豬肉,在火鋪上吃,用自烤的米酒,時常還有人醉倒在家門口。吃庖湯過後,留些豬肉、豬腳和豬肚、豬頭過年,剩下的肉,先搓鹽,放水缸裡漚一週左右,取出掛火鋪炕上炕成臘肉,可吃大半年時間。

離開侗家山寨已有三十多年了,現在縣城裡有人開了幾家庖湯店,吃過後,總覺得與原來庖湯比,除開是飼養場的豬,不是柴火煮外,硬覺得還是少了些感覺,那是什麼呢?應該是濃濃鄉愁中的鄉情鄉味鄉韻。

散文丨舒維秀:侗家吃庖湯

散文丨舒維秀:侗家吃庖湯

舒維秀,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現供職於新晃侗族自治縣審計局。作品見於《人民日報》《求是(內部文稿)》《人民日報海外版》《民族文學》等報刊和中國作家網、紅網等平臺。

TAG: 侗家殺年主人家大得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