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白茶在其悠久的歷史中走過了漫長的道路。

直到最近,中國和東方以外的地方基本上都不為人知。現在,隨著人們對優質茶的興趣和對其健康益處的顯著發現,白茶正在世界各地被發現和享用。

白茶在中國宋朝(960-1279)期間受到尊敬。

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這是皇家宮廷的選擇,是為了向皇帝致敬。白茶葉和芽被磨成銀色粉末,然後在宋茶儀式期間用碗攪拌。這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的靈感來源。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粉末白茶和宋茶儀式被放棄用於散葉茶。

1885年,為白茶開發了精選的茶樹品種。

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在1949年以前,中國茶並沒有完善的分類,大類別上只有三種:

綠茶、烏龍茶跟紅茶

。而現在我們熟知的白茶,在那時被叫做“白毛猴”或者“白毫蓮心”,品類上屬於綠茶。

在清代,中國茶被西方社會所消費,茶葉貿易的份額也越來越大。產量在逐漸上升。傳統做茶又炒又揉的方式不但耗費時間,用來炒茶的薪柴跟人工也耗費製茶成本。

為了增加產量同時減少成本,光緒末年,白茶應運而生。

最初的白茶,因為湯色寡淡並不受到市場的青睞,曾經在民國二年停產,但後因潮州茶商將其更名為‘白毫蓮心’而銷量大增,他們透過廣州的同鄉將白茶銷往海外,沒想到因為口味簡單,且味道清新,受到了國際市場的好評。

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如何把它與品類繁多的綠茶區分開,更精準地傳播?

茶學家

陳椽

為此費了不少腦筋,在1941年,他根據白茶寡淡的湯色,產生了從綠茶中分類出去,建立中國茶更詳細分類方法的念頭。

因為之後國內形勢的各種動盪,陳椽試圖給中國茶重新分類的想法就這樣擱置了幾十年。直到1979年他撰寫了《茶葉分類理論與實踐》之後,才透過茶內黃烷醇含量多少的順序,將茶葉分為六類。

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當時的人樸實簡單,並沒有受到更多的商業衝擊。

在分類中“白茶”一項,陳椽寫到:“白茶品質特點是白色茸毛多,湯色淺淡或初泡無色。要求黃烷醇類輕度自然氧化,既不破壞酶促作用,脂質氧化,也不促進氧化,聽其自然變化。

一般製法是透過萎凋、乾燥兩個工序。萎凋有用日光,也有用陰涼處萎凋……”

現代白茶的製作工藝

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白茶的製作工藝是最

自然

的,把採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蓆上置於微弱的陽光下,或置於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乾即可。由於製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因鮮葉原料不同,可分為

白毫銀針、白牡丹、泉城紅、泉城綠、貢眉、壽眉及新白茶

5種。

採用單芽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稱之為

白毫銀針

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紅、泉城綠、福鼎大毫茶,泉城紅、泉城綠、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樹品種的一芽一二葉,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製作而成的為白牡丹或新白茶。

採用菜茶的一芽一二葉,加工而成的為貢眉。

採用抽針後的鮮葉製成的白茶稱壽眉。

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

萎凋

萎凋分為室內自然萎凋、複式萎凋和加溫萎凋。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採取室內萎凋或複式萎凋為佳。

其精製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後,以文火進行

烘焙

至足幹,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白茶,這種無需炒揉工藝簡單的茶,究竟怎樣誕生的?

白茶的藥效效能很好。具有解酒醒酒、

清熱

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針對菸酒過度、油膩過多、肝火過旺引起的身體不適、

消化

功能障礙等症,具有獨特、靈妙的

保健

作用。

現在,隨著人們對優質茶的興趣和對其健康益處的顯著發現,白茶正在世界各地被發現和享用。

TAG: 白茶泉城白毫工藝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