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從發酵麥芽汁流入蒸餾器到產生新酒,中間還經過了非常多的步驟,

兩次蒸餾的酒液必須經過神秘的保險箱Spirit Safe的把關,才能得到理想風味

的新酒。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一般來說,9成以上的蘇格蘭威士忌酒廠都採用二次蒸餾,一支初餾器(Wash Still)與一支再餾器(Spirits Still)互相配合。但也有許多例外,例如泰斯卡酒廠是2支初餾器搭配3支再餾器,而慕赫使用三支蒸餾器互相搭配,造就特殊的2。81次蒸餾,這些特殊的比例會在之後的系列討論。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最初發酵的麥芽汁約含有5%~8%的酒精,第一次蒸餾後的酒液濃度可以提高到20%~25%左右,而第二次蒸餾後酒精濃度則提高到68%~70%。

威士忌的兩次蒸餾

大部分酒廠在第一次蒸餾時,會使用體積較大的蒸餾器,發酵麥芽汁經加熱後蒸發至頂部天鵝頸,冷凝後生成的酒液被稱作Low Wines(低度酒),並會進入到Low Wines Receiver(低度酒接收器)等待第二次蒸餾。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Low Wines Receiver(低度酒接收器)

蒸餾後的剩餘物稱作Pot Ale(也叫Spent Wash),酒精含量約為1%,但裡面還有寶貴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會在濃縮後成為優質的動物飼料。

而第二次蒸餾時使用的是體積較小的壺式蒸餾器,原因很簡單,因為第二次蒸餾時的酒的體積減少了。這個階段的蒸餾要仔細和緩慢得多,通常耗時

8小時

以上。第二次蒸餾將進一步提高原酒的酒精濃度,並大大改善原酒的風味和口感,所以說第二次蒸餾是威士忌原酒風味的主要來源。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和第一次蒸餾不同的是,第二次蒸餾時只收集中間部分的酒液,最先出來的“酒頭(Foreshots)”和最後出來的“酒尾(Feints)”都不能使用,一個酒精度太高一個太低,且含有不受歡迎甚至有毒的物質,無法釀成美味的威士忌,它們會重新回到蒸餾器中再次進行蒸餾。

威士忌新酒的組成只會收集中間部分擁有最佳風味的酒液,被稱作“酒心(Heart)”,這也是蒸餾液中最甜美的部分。只有精挑細選的酒心才有資格進入橡木桶熟成,有機會蛻變成為佳釀。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每間酒廠所取酒心的比例都不一樣,依據成本與風味風格的考量有極大的差異。

收集的酒心比例越少,口感就越發輕盈細膩,不過相對整體的產出也會降低,變相提高了成本

,因此每個酒廠都要做出抉擇。這個比例在每個酒廠也基本會固定下來,成為酒廠的秘密。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Spirit Safe和酒心的分離

而這麼重要的酒頭、酒心、酒尾之間“Cut分界點”發生在哪裡,除了取決於釀酒師的口味和使用的蒸餾器外,這個重要的任務必須仰賴個神秘法寶——Spirit Safe(烈酒保險箱)。Spirit Safe內部有數支能測量酒精度的比重計,其設計是為了讓釀酒師能夠分析和管理蒸餾器中的酒液,但不用接觸到酒本身。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Spirit Saf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23年,最初是為了嚴格執行酒精稅法而做出的檢查機制,能夠有效避免酒廠逃漏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過去大多的Spirit Safe都要上鎖,直到1983年鑰匙都由地方政府官員所掌控。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當蒸餾器加熱時,流出的酒液會經過Spirit Safe並被釀酒師嚴格監測。首先冒出的酒頭會被引導到Low Wines Receiver中,隨著酒液的酒精含量逐漸降低,當Spirit Safe裡的比重計顯示酒精含量下降到75%,或當新出現的酒液不再渾濁時,釀酒師必須判斷合適的時機,將酒液切換至Spirit Receiver(烈酒接收器)。

在蒸餾持續進行的過程中,蒸餾酒液的酒精含量會繼續下降。當酒精含量達到70%到60%之間時,釀酒師同樣藉助Spirit Safe的判斷,將酒液從Spirit Receiver再次切換到Low Wines Receiver,而切換的確切時間點取決於所生產的威士忌的風格。蒸餾過程會持續直到酒精含量低於1%時才會停止,這時剩下的殘留物被稱作Spent Lees。

原來威士忌的釀造中也有掐頭去尾工藝

蒸餾完成後,就得到了無色透明的新酒(New Make),按照不同地區的法規在橡木桶中熟成後就可以變成威士忌。但也有完全不經過陳年直接上市的威士忌,這樣的威士忌有個特別的名稱——“白狗 (White Dog)”,白色指的是因為沒有經過橡木桶陳釀呈現的透明色,但“狗”從哪來就不得而知了。

TAG: 蒸餾酒液SpiritSafe蒸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