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尷尬只是自我感覺而已

中午吃完飯,盯著一本書的封面發呆。封面之上,自由了三個大字一直刺激著我的眼球,讓我不得不去思考,自由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當我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朋友一直在嘲笑我,因為在她的世界裡,嘲笑自己並不意味著自由,至少我的朋友是這樣告訴我的。我略微地思索了一下,獨立又自強的她,好像一直都挺自由的啊,所以能夠放聲嘲笑自己的人,應該是真的自由的。

其實吧,放聲嘲笑自己是一種心態,並且這種心態是積極向上的。因為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所以偶爾的嘲笑一下自己,給自己打個氣,這就是一種自由的態度。不得不說,這還是和每個人自己的性格有關,不然誰會有事沒事學會自嘲呢?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尷尬只是自我感覺而已

這是一本書名很有魔性的書,《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而我選擇看這本書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想知道什麼樣的“嘲笑”才屬於放聲嘲笑,而什麼樣的“自由”才叫做自由。

翻開書,一句話直接戳中了我——生而為人,真是太尷尬了——《咒語》,庫爾特·馮內古特。想想好像也是如此,畢竟人的一生,會有無數個尷尬的瞬間構成,而這就直接讓我們的人生變成了尷尬的存在。

尷尬是什麼呢?尷尬就是大家全都默不作聲的時候。尷尬就是你不知該做什麼的時候。尷尬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你經常會無話可說,或說不出話的情況。你會想盡快擺脫那樣的境遇。

想想,當我們把尷尬當做口頭禪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到底又是不是真的尷尬呢?也許對我們來說,緩解一下我們緊張不安的情緒,才是我們用“尷尬”來形容人生最初的緣由吧。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尷尬只是自我感覺而已

看到“生而為人”這幾個字,很容易聯想到一句很悲傷的話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怎樣的悲哀才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語?而當我看著這本《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裡的——生而為人,真是太尷尬了——我卻笑了,因為終於有了新的句子,讓我能夠在生而為人之後去銜接,而這個句子不會讓我感覺到悲哀。

人生苦短,本來就悲哀的人生必然要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才是真諦。所以啊,尷尬尷尬,一笑而過,人生也許就圓滿了,畢竟誰的人生裡沒有尷尬的瞬間呢?

外婆住院的時候,我去探望外婆,姐姐說她們馬上就到,我開心地立刻下樓去等她們。遠遠地看著姐姐的身影,我大喊一聲就飛奔過去。跑到人前卻發現這是誰呀我不認識啊,於是我繼續一臉興奮地從這個人面前跑開了。

尷尬,真心的尷尬,畢竟認錯人這個事的根本原因在於自己——不仔細看清楚對面是誰就一臉幸福的跑過去,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尷尬就尷尬吧,有句話不是叫做——只要自己不覺得尷尬,那就不尷尬了?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尷尬只是自我感覺而已

在《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這本書裡,作者列舉了很多自己小時覺得特別尷尬的事情。這些故事讀來總覺得讓人忍俊不禁,由此也可以想象,其實很多人的尷尬時刻是大同小異的,但是這個“尷尬”就是真的尷尬嘛?

回到我認錯人的那個瞬間,我覺得尷尬是因為我認錯了人,現在回想過去,就覺得這會是一個很普通的事情,畢竟認錯人這個事,誰都可能會遇到。我想,如果有人從我的年前飛奔而過,一臉興奮的呼喊著“姐姐”,我大抵也只會覺得這個人特別的活潑吧。

所以,很多“尷尬”的瞬間,其實是我們的自以為是。這就像作者在書裡說的照鏡子問題。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自己,當我們看到照片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又是一個自己。自己和自己是相同的,但是又是不同的,這個相同是因為我們看的都是我們自己,而這不同也是因為我們看自己的角度不同。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尷尬只是自我感覺而已

總的來說,《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這本書,是一本透過各種故事去講解自己看自己和別人看自己兩種不同的態度觀點的。特別是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別人在看我們的時候,關注我們自己的其實只有我們自己。

當明白了,很多時候的“尷尬”都是因為我們在看自己的時候,我們也就能夠放心的“自嘲”了。我想,當我和姐姐說我認錯人時候的尷尬時刻,她可能也只是會笑笑,然後我們就撩開了其他的話題。至於那個讓我覺得尷尬的認錯人的瞬間,也就只是我自己當時一瞬間的感覺了。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嘲笑自己,是自我心態的調整,讓自己學會透過別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至於自由,都能夠學會用他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了,這還不自由嗎?

TAG: 尷尬自己嘲笑自由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