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帝皇朱允炆下落不明,原來是因一場戰役的失敗

大部分人都會認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奇案是傳國玉璽和氏璧的下落、武則天因何要立無字碑、宋太祖死亡之謎以及明建文帝下落之謎。但筆者今天並不是要介紹這四大奇案,而是想談論一下明建文帝下落之謎的前因,即著名的“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成了失敗者後就從此下落不明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建文帝為何會在“靖難之役”中失敗。

1377年12月5日,即明洪武十年,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其父懿文太子朱標病死,遂被立為皇太孫,明洪武三十一年登基為帝,成為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史稱“建文帝”其統治期間也被稱為“建文新政”。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就下落不明,當時擔任駙馬都尉的梅殷在軍中同意了黃彥清的建議,為建文帝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到了南明弘光元年七月,因為其廟號與顯皇帝廟號一樣,所以其廟號被改為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後人稱之為明惠宗,直到清乾隆元年又被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少年帝皇朱允炆下落不明,原來是因一場戰役的失敗

朱允炆(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朱元璋的封藩政策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身後沒有世家大族支撐,因此其為了能讓明朝的江山鞏固起來,一方面透過誅殺功臣來加強君主專制統治,把軍事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模仿西周時期的“分封諸侯、以藩屏周”政策,大肆分封藩王,想以此來達到庇護皇室的目的,所以朱元璋把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以及一個孫子分別分封至全國戰略要地。朱元璋的分封諸王政策使得藩王勢力過重,受封的諸王地位尊崇、食糧萬石並且擁有軍事指揮權,其中燕王朱棣的實力最為雄厚。燕王朱棣曾多次出塞征戰,打敗蒙元殘餘勢力的軍隊,因此很得朱元璋重視,甚至下詔令其“節制沿邊士馬”,軍中所有大將都要受燕王節制。詔令一下大大提升了燕王的勢力,為後來其發動“靖難之役”打下了基礎。朱元璋的封藩政策只管分封、不管節制,使得中央政權與藩王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深,而建文帝成了矛盾最大化的承受者。

朱元璋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少年帝皇朱允炆下落不明,原來是因一場戰役的失敗

朱元璋(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年輕氣盛急於削藩

建文帝登基為帝時只有二十一歲,同康熙帝相比,同樣是年少登基,同樣面臨著根基不穩以及內憂外患的局面,為何愛新覺羅玄燁能開創康乾盛世,而朱允炆卻落得失去皇位且下落不明的下場?原因在於朱允炆年輕氣盛,不懂得像愛新覺羅玄燁那樣韜光養晦。在太祖朱元璋剛駕崩不久時,朱允炆就因為奔喪的問題得罪了勢力最雄厚的藩王——燕王朱棣。因此導致燕王與其他諸王都對其有所不滿,但朱允炆不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還開始召集親近的大臣商量削藩的事宜。如果朱允炆在根基穩定,權力緊握的情況下進行削藩,那麼就有很大可能會成功,但其偏偏不懂得韜光養晦和“忍一時風平浪靜”,在明知自己剛登基不久,根基還不穩時就急於削藩。

少年帝皇朱允炆下落不明,原來是因一場戰役的失敗

朱允炆(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開始,削藩還算順利,沒碰上硬茬。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建文元年四月削齊、湘、代三王,六月削岷王。這樣看來朱允炆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不是什麼平庸之輩,但在政治遊戲上,一時的勝利不是永遠的勝利,稍有不慎就會無法翻身。削藩之事一出,中央政權與藩王的矛盾隨之激化,各藩王對建文帝朱允炆的不滿到了極點,燕王朱棣也不例外。但當時的朱棣並沒有立即起兵造反,而是選擇裝病來韜光養晦,後來由於部下叛變,“燕王裝病”的計劃暴露,其才不得不於建文元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如果朱允炆不那麼急於削藩的話,筆者認為燕王也不會起兵造反或者說那麼早起兵造反,畢竟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需要從長計議。其實燕王朱棣可以說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得太緊了,他覺得自己一旦交出軍權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不得不反。

三、對手太強、用人不當

《成祖本紀》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從上面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燕王朱棣的雄才大略。相比於燕王,建文帝朱允炆就遜色不少,燕王老謀深算,朱允炆年少登基、經驗不足,兩人一旦交鋒,朱允炆必處於劣勢。“靖難之役”歷時四年,其中細節不必多講,根基不穩、經驗不足的少年皇帝顯然不是久經沙場的“老狐狸”的對手。朱允炆之所以會在“靖難之役”中失敗的其中一個關鍵之處在於其用人不當,竟任命只會“紙上談兵”的李景隆為大將,這無疑推動了其的失敗。

少年帝皇朱允炆下落不明,原來是因一場戰役的失敗

朱棣(圖片來源於網路)

自古以來,皇室之間為了搶奪皇位而兵刃相接的事屢見不鮮,歸根到底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帝皇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引得無數人趨之若鶩。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雖然是有著建文帝削藩的原因在,但更多的是其對皇位的虎視眈眈。成王敗寇自古有之,燕王朱棣在成功攻破京都,準備進入皇宮之時,皇宮內突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也因此下落不明。有人說其是因接受不了自己失去皇位的事實故放火自焚;也有人說其逃出了皇宮,四處為僧;也有人說其逃到了東南亞一帶,但這些都是傳說,並沒有真實證據可以證明。

本文圖片和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深表感謝,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馬上道歉並刪除。

參考文獻:[1]於朋,十三陵的缺席者,2014。10。15

TAG: 朱允建文帝燕王削藩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