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袈裟的姚廣孝:被成祖朱棣視為第一功臣,84歲歸天,賜享太廟

身披袈裟的姚廣孝:被成祖朱棣視為第一功臣,84歲歸天,賜享太廟

袁珙自稱是袁天罡的後代,相面從不出差錯,被許多達官貴人奉為上賓。他在河南嵩山寺巧遇姚廣孝,反覆端詳之後說:

“你是哪裡來的怪異僧人?三角眼,形如病虎,渾身散發著殺氣,你肯定是劉秉忠式的人物!”

聽到這個評價,姚廣孝非常開心,劉秉忠那可是他的偶像啊!想當初,劉秉忠由僧而仕,當了忽必烈的謀士,幫助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啊。

此時的姚廣孝,是一名到處遊歷的僧人,他不但熟讀佛經,對陰陽術數等也頗有研究,同時還廣泛結交有識之士,這其中包括南京僧錄司的左善世宗泐。

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洪武十五年,姚廣孝結識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

這一年,明太祖的皇后馬皇后病逝,安葬在南京鐘山南麓的孝陵。朱元璋的兒子們都回來奔喪,葬禮過後,燕王朱棣等幾個藩王餘哀未盡,為表示孝心,請求父皇選幾個僧人隨他們回府,在自己的藩府為馬皇后誦經祈福。

僧錄司的左善司宗泐把渴望建功立業的姚廣孝推薦給了燕王朱棣。四十七歲的姚廣孝跟著二十二歲的燕王去了北平,從此,兩個人都登上了新的歷史舞臺。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沒等到繼位就死去了。太子位的空缺,讓姚廣孝和朱棣心中的希望都變得熾熱起來。

朱標去世,朱元璋重新選擇繼承人。

按正常情況,應該立皇孫朱允炆,但是朱元璋並不喜歡他。

有一次,朱元璋出了個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想不到朱允炆答道:“雨打羊毛一片羶”。可謂是大煞風景,朱元璋氣的臉色都變了,這是燕王朱棣正巧在旁邊,便上前對到:“日照龍鱗萬點金。”

朱元璋一聽大喜,贊到:“對得好,有氣魄!”他原本就中意燕王,從此以後就更加器重了。

現在太子要重新立,朱元璋很猶豫。如果不顧禮法,強立朱棣,自己的其他兒子和各位大臣很難同意,政治一亂,很容易出問題,猶豫再三之後,他還是立了朱允炆為皇儲。

聽到訊息,朱棣悶悶不樂,姚廣孝告訴他,來日方長,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借討伐蒙古殘部,壯大軍事力量。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身邊有兩個親信輔政大臣,一個是兵部左侍郎齊泰,一個是侍讀學士黃子澄。他倆都清楚,皇權最大的危險來自擁兵自重的藩王,當務之急應該是消藩。目標是對的,但是在實際執行時出了問題。

正常應該是先動強大的藩王,他們卻選擇了從弱藩開始行動,這種“打草驚蛇”的做法給了朱棣充分的準備時間。

對於是否起兵造反朱棣還是在猶豫,畢竟朱允炆是合法上位,自己起兵,就相當於篡位。

這時,姚廣孝的陰陽術數派上了用場。他首先用自己占卜的技能,靠測字給了朱棣會做皇帝的意念,怕自己力量不夠,又請來袁珙給朱棣相面。

袁珙的相人之術朱棣早就聽說過。他穿著軍士的衣服混在人群裡,袁珙一眼就認出了他。

袁珙說:“殿下龍行虎步,日角插天,怕不是個太平天子吧?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過四十,鬍鬚長過了肚臍,就能登上皇位。如果不應驗,請挖去我的雙眼!”

朱棣十分高興,重賞了袁珙,還囑咐他不許跟外人洩露這件事。

袁珙走後,姚廣孝又請來了精通《易經》的友人金忠。這個人在北平以占卜為生,人們都稱之為神人。金忠使手段讓朱棣得了一個“鑄印乘軒”貴不可言的吉卦,暗示燕王有天子之命。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各種跡象都表明燕王有望成功,他信心大增,與姚廣孝二人開始偷偷地練兵、造武器,準備起兵。

他們做的很機密,但是日子一長,建文帝朱允炆還是得到了朱棣準備起兵造反的訊息。他本來可以昭告天下,公開討伐,結果他們卻選了一個大臣張信去逮捕朱棣,沒想到這個人與朱棣是老相識,朱棣提前就知道了建文帝的密令。

不起兵也得被捕,權衡之後,朱棣起兵。沒想到準備起兵的時候,突然來了暴風雨,朱棣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姚廣孝又一語定乾坤,他說:飛龍在天,從以風雨。”朱棣大喜,可不,自己一說起事,就來了風雨,這是說自己是真龍天子啊!

同時,姚廣孝精心撰寫了起兵檄文,把起兵目的說成是“清君側”,即要除掉奸臣齊泰、黃子澄,而不說是針對建文帝朱允炆,同時,不再承認建文年號,而是沿用洪武年號,以顯示燕王與朱元璋的特殊關係和感情,收買人心。

歷時三年之久的靖難之役拉開了序幕。

姚廣孝奉命堅守北平這個燕王的大本營,又為在外征戰的燕王屢屢獻上錦囊妙計。

建文四年四月底五月初,燕王帶領大軍到達齊眉山時,遭遇殊死抵抗,將軍和士兵戰死無數。當時天氣溼熱,陰雨連綿,軍隊多是北方人,不習慣這種天氣,紛紛要求退兵,燕王不願退兵,又怕士兵譁變。

恰在此時,姚廣孝送來一封信:此次絕對不能後退,應該迅速進兵,置之死地而後生,大將朱能、鄭亨也贊同姚廣孝的意見,燕王抖擻精神,繼續整軍南下,終至攻克南京。

建文帝見大勢已去,便在王宮縱火,趁亂逃走,不知所蹤。

燕王朱棣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

登基後,明成祖一邊血腥鎮壓反對者,一邊慷慨地封賞功臣。

血腥鎮壓駭人聽聞,其中有兩件事最為出名。

一是對文學博士方孝孺誅滅十族。方孝孺是一代名儒,姚廣孝對他很尊敬,早在燕王南下時,姚廣孝就曾密奏不能殺方孝孺。朱棣本來是想讓方孝孺草擬登基詔書,但方孝孺誓死不從,還當眾大罵朱棣。朱棣惱羞成怒,下令滅其十族。

古來最厲害的刑罰是“誅九族”,是指父族四輩、母族三輩、妻族兩輩以內的親屬。十族,沒有先例,朱棣就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一併逮捕,充為十族,遭牽連誅殺的共有八百七十三人。

二是殺害御史大夫景清。御史大夫強烈仇恨朱棣,一天,他帶刀進朝刺殺朱棣,結果刀被搜出,朱棣大怒,把景清剝皮殺死,同時景氏九族和鄉里親朋都株連被殺。

姚廣孝感到,不能再聽任成祖這樣殺戮下去了,就密勸:建文帝的鐵桿大臣已經誅殺殆盡,對其他大臣要安撫任用。奪天下容易治天下難,失去民心,就會引起社會動盪。

成祖醒悟,停止誅殺,開始安撫、任用舊臣,同時對當時曾協助軍隊奪取天下的普通百姓進行賞賜。

在對大臣的封賞時,雖然姚廣孝沒有在前線殺敵,但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祖朱棣毫不猶豫的把姚廣孝列為第一功臣,其他戰場將士也對姚廣孝極為佩服,甘居其後。

姚廣孝堅持不受,只接受了僧錄司左善司這個僧官,他說,如果沒有當初左善司宗泐的推薦,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接受這個僧官,權做紀念。自己住慣了禪寺,不願住在官府裡。

永樂元年,明成祖做出兩大決策。一是改北平為北京,大規模建造宮殿,準備把首都由南京遷往北京,二是下令編修《永樂大典》。

但是,明成祖對《永樂大典》的初稿不滿意,改用姚廣孝為總領事重新編修。姚廣孝動員了大批文人擔當書寫任務,參加者共有三千餘人,史稱“三千文士修大典”。用了六年冬天,全書編成,收存歷代重要典籍多達七八千種,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三億七千萬字。姚廣孝做了一件意義重大的文化事業,贏得了許多讚譽。

永樂十六年,八十四歲的姚廣孝體弱多病不能再進宮見駕,成祖朱棣經常來寺中看他。某一天,成祖來到寺中,賜給他一個純金的唾壺,姚廣孝叩謝之後,請求說:臣恐不久於人世,別無牽掛,只求釋放僧人溥洽。

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成組找不到建文帝,認為是溥洽幫助建文帝偽裝為僧人逃走了,雖然沒找到證據,還是找了個藉口逮捕了溥洽,一關就是十多年。

面對年老多病生命垂危姚廣孝,成祖朱棣答允,並立刻釋放了溥洽。

沒多久,無所求的姚廣孝大化歸天,成組極為哀痛,以僧禮安葬,賜享太廟,諡號“恭靖”。

參考資料:《中國權臣的下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姚廣孝朱棣燕王建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