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現在,葡萄酒在國內是時尚潮流飲品。

大大小小的飯局、宴請和約會,幾乎都有葡萄酒的身影。

人們在餐桌上,喝酒、品酒、聊酒、評酒、學酒、藏酒,此起彼伏,不亦樂乎。

但你發現沒有,只要一聊到“葡萄酒”和“洋酒”,很多人就開始犯迷糊,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老一輩人。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我遇到過好幾次,飯局上一說到“洋酒”,對方就開始問,“鄭小塔,葡萄酒與洋酒是什麼關係?”

“紅酒和洋酒,有什麼區別嗎?”

“葡萄酒跟洋酒,是不是一回事?”

好吧,這篇文章裡,鄭小塔就來聊聊這個事,“葡萄酒與洋酒究竟是什麼關係?”

這樣,下次在酒局應酬中,想成為葡萄酒專家的你,遇到類似問題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至少能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的,我也沒遇到過幾個。

1

“葡萄酒”與“洋酒”,概念定義

“洋酒”這個叫法,是時代的產物。

葡萄酒和洋酒,是國外傳進中國的,都是西方舶來品。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清末民初,早先的中國人也特好玩,他們喜歡把這些“外來物”“舶來品”,都加一個“洋”字,以此顯示“與中國本土事物”的區別,(當時的日本人也是如此)。

比如,洋人、洋油、洋蠟燭、洋蔥頭、洋釘、洋服等,有些詞語甚至現在還在用,洋服、洋傘、洋氣。

我外公外婆那代人(包括之前)使用的詞彙,基本上都是“洋字”開頭,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始終難以改變。

“洋酒”這個詞語,同樣如此。

它是一個(或幾個)時代的縮影。

在那個年代,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大量西方外來事物湧入中國,包括酒類,葡萄酒、啤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人們對它們都是同一個稱呼“洋酒!”

所以在那個時代,葡萄酒作為西方舶來品,是屬於“洋酒”的,“葡萄酒”僅僅只是“洋酒”的一個類別。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但隨著歷史發展,時光穿梭,“洋酒”這個名字的含義也在發生變化。

現在,“洋酒”更多的是指“烈酒”“蒸餾酒”。

比如,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朗姆酒等等,這些來自歐美西方國家的高酒精度酒。

所以,現在的飯局宴請場合上,對方要是一提到“洋酒”,你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就應該是上述這些酒。

而“葡萄酒”呢,也作為一個獨立的酒類,脫離“洋酒的範疇”,成為一個單獨的名詞。

“葡萄酒”這個名字,就是指葡萄酒,百分之百葡萄釀成的酒,比如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香檳酒、起泡酒等等。

我們斯享品酒師學校的老師對此還討論過,上課的時候要不要使用“洋酒”這個詞彙。

後來討論的結果是,最好還是不用。如果要用,就用“烈酒”這個名詞來代替。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在我們這些葡萄酒老師看來,“洋酒”帶有歷史的味道(過氣過時)。

它更多的是口語通俗的表達方式,平時生活中可以使用,但我們授課時儘量避免,防止學生們混淆弄錯。

課堂上,有些中年學生向我提問時,用到“洋酒”這個詞,我也儘量解釋清楚,讓他們用換成更專業的名詞“烈酒”“蒸餾酒”。

所以,在我們當下這個時代,“葡萄酒”就是“葡萄酒”,“洋酒”就是“洋酒”,它們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名詞,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酒。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2

“葡萄酒”與“洋酒”,釀造酒與蒸餾酒

葡萄酒與洋酒的區別,簡單來說,也就是釀造酒與蒸餾酒的區別。

2019年,鄭小塔我跟著名白蘭地品牌 Louis XIII 路易十三有過合作,幫路易十三在網路平臺上做宣傳推廣。

當時,路易十三品牌還在杭州舉辦了一場釋出會,他們兩個品牌大使和上海市場部經理,都過來了杭州。

那晚,我們聊了很多中國洋酒市場的狀況,路易十三在中國是高階級別的洋酒品牌,(路易十三常規版售價2萬一瓶),再也沒有比他們更熟悉中國市場的了。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當然,他們也知道我是葡萄酒老師,跟我探討了“葡萄酒與洋酒之間的區別”。

首先是,它們的製取方式不同。

葡萄酒屬於釀造酒,它的釀造方式相對簡單。

將葡萄與酵母放在容器浸泡一段時間,慢慢的,酵母會將葡萄中的糖分轉化成酒精,再將這些酒液放在橡木桶中熟化,這樣就有了葡萄酒。

洋酒的釀造方式,顯得比較複雜。

洋酒是蒸餾酒,需要兩道工藝製作,第一道是釀造,第二道是蒸餾。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舉個例子,洋酒當中的“頭牌”威士忌。

蘇格蘭威士忌和日本威士忌的製取,是先將大麥芽加熱水進行糖化,然後發酵成酒液(基酒),進而透過蒸餾的方式,也就是將酒液煮沸騰,獲取到蒸餾液,就產生了威士忌。

白蘭地的製取方式也是如此。

路易十三的“洋人”品牌大使跟我說,“鄭小塔,製取白蘭地跟威士忌一樣,只不過釀酒原料變成了葡萄,先把葡萄發酵成葡萄酒,再將葡萄酒進行兩次蒸餾,最後就是白蘭地。路易十三也是這樣製取的。”

伏特加也是一樣,只不過原料又變成土豆和穀物。

所以,葡萄酒與洋酒的區別,在於製取方式上的不同,葡萄酒只需要一次釀造,洋酒則需要兩道工序,釀造和蒸餾。

不過,從上述製取方式上也可以看出,

葡萄酒與洋酒的原料也是不同的

葡萄酒的原料,是百分之百的葡萄。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洋酒呢,可能是大麥、小麥,可能是葡萄,也可能是土豆、玉米,五花八門,種類繁多。

於是,也就有了口感和味道上的不同。

葡萄酒的酒精度在15度以下,洋酒的酒精度在40度以上。

比如,紅葡萄酒聞起來是一股濃濃的黑色水果味,夾雜著煙燻、烘烤橡木桶的氣息,喝入口中有單寧的澀感,還有酸度。

白葡萄酒聞起來,是熱帶、柑橘類水果,或是綠色水果的香氣,喝進去有明顯的酸度,而且還有“不甜、一點點甜、甜”之分。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而洋酒。

對於不懂得品鑑的人來說,洋酒喝進去就是一股酒精味兒,就跟中國的白酒似的。

比如,蘇格蘭威士忌,我浙江衛視做編導的女性朋友說,“鄭小塔,這酒有一股消毒水的味道!”

當然,對於洋酒愛好者來說,他們能夠聞出裡面的複雜香氣,還能嚐出裡面多層次的風味,但不管怎麼樣,畢竟沒有葡萄酒那麼明顯,一聞就能聞出。

到了“喝法”上,葡萄酒和洋酒也有顯著的差別。

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這些洋酒,都可以兌水、放冰塊飲用。

那天路易十三的品鑑釋出會上,我同時喝了人頭馬XO、路易十三,又分別對比了純飲、加冰、加水三種喝法上的區別。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但是葡萄酒。

我每次上品酒師課程時,都會苦口婆心地說,“同學們,飯局宴請場合,千萬不要在葡萄酒中加冰塊,不然,丟人吶!白葡萄酒適合冰鎮飲用,但是絕對不能往裡面加冰塊。”

3

“葡萄酒”與“洋酒”,飲用場合不同

我們中國絕大部分省份(除了福建、廣東、廣西),酒局宴席餐桌上,只有葡萄酒,沒有洋酒。

大多數中國人在餐桌上,沒有飲用洋酒(威士忌、白蘭地)的習慣。

雖然,這幾年,我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高檔飯局上,逐步看到有飲用洋酒的現象出現,但這不代表主流。

中國人飲用洋酒,更多的是在酒吧、夜場和商務型KTV。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KTV裡有喝洋酒的,但為什麼沒人喝白酒?》,講的是商務型KTV裡飲用洋酒的現象。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或者,再加上雞尾酒,它們是酒吧夜場的主角。

在酒吧夜場裡,熱銷的永遠是那些高酒精度數的酒。也好理解,人們之所以去酒吧,是要能High翻天,瘋狂過癮,還要帶勁,“嘟嘟嘟,Everybody,嗨起來!”

葡萄酒裡面也只有香檳,才夠格出現在酒吧(香檳含有氣泡,會讓人快速興奮),比如黑桃A、唐培裡儂、酩悅、巴黎之花這些香檳品牌。

其他的靜止葡萄酒(不帶起泡的),除了拉菲和奔富這兩種有名紅酒外,其他的幾乎見不到蹤影。

而對於福建、廣東、廣西這三個省份,他們的洋酒文化卻非常濃重。

說起來,還得感謝清朝皇帝的閉關鎖國政策,當時只留下廣東作為通商口岸,跟歐洲國家進行貿易。

於是,廣東成為洋酒品牌最早登陸中國的地方。著名白蘭地品牌馬爹利 Martell,早在19世紀就在中國銷售,率先開闢的就是廣東市場。

【酒人·酒事】葡萄酒和洋酒,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廣東酒流通協會的會長跟我說,“鄭小塔,保樂力加、帝亞吉歐這些洋酒集團巨頭,最重視的就是南方三省,只要福建、廣東、廣西銷量穩住,全年業績就無憂。”

足以見得洋酒在這些省份的銷售分量!

會長朋友同時還跟我說,“別看奔富和拉菲紅酒在其他省份這麼厲害,但在福建、廣東和廣西,他們還真是施展不了拳腳!”

不過,也沒用!

雖然在南方三省,葡萄酒打不過洋酒,但是冒出另外一種酒,輕鬆的讓洋酒靠邊站了!

誰?

“茅臺!”

TAG: 洋酒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路易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