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已經不記得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但仍然記得最初在看到下面的這句話時,那種內心的柔軟和感動。

這句話的大意是這樣的:

很高興遇見你,“但正如你第一次做我的孩子一樣,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爸爸),請多關照。”

話語間,沒有掩飾,沒有躲閃,承認沒有經驗、內心無措,但同時也滿懷期待,流露著無限的愛與溫暖。

可能是計劃中,也可能是突如其來的,當生命中有了一個有思想能互動的甜蜜“負擔”時,可真不是每個爸媽都能有足夠的準備去應對的,畢竟養育中的挑戰各種各樣。有些人會不知所措,會抓狂崩潰,即使有人自認為之前已經準備了完全之策,看了各種各樣的養育指導,遇到問題時仍然會慌亂無助。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因此,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內心是出於害怕的。

擔心早教班上晚了,擔心選錯了幼兒園,擔心孩子的舉動會影響他性格的形成等等,總之,擔心做錯每一步選擇,擔心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會有問題,養育之路走得戰戰兢兢。

於是,“你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快點幹這個”“下一步幹那個”類似的話在家庭教育中屢見不鮮。其實他們忘記了,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愛,是快樂,是溫馨。

這類家長定義為“被動型家長”,建議轉換思路,變被動為主動,“培養有心、用心、聰明且富有智慧的父母”,跟孩子有情感上的互動,有心靈上的溝通。換句話說,就是培養家長的積極意識,使他們對孩子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始終與孩子保持強大的情感紐帶。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能跟你進行交流,不妨問問他:“你最喜歡跟爸爸媽媽做什麼”“你最不喜歡爸爸媽媽做什麼?”“你還想跟爸爸媽媽做什麼事情呢”,相信,靜下心來,你會從中找到你接下來要如何做的答案。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還會經常見到一類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習慣將自己的意願加於孩子身上。

可能他小時候的一些經歷形成他性格中的某一個特質,過去曾經沒能實現的夢想,他迫切希望孩子能實現;過去耿耿於懷的傷害,讓他擔心孩子也會遇到,因此充滿惶恐。

兒子沒有被入選話劇表演,家長焦慮到要求老師重新挑選,就好像自己當年想要加入籃球隊但最終沒能透過的悲傷再次襲來,卻沒能問問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錶演,是不是即使沒有入選,也很樂意做現在的啦啦隊隊員。

教育孩子的過程,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應該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從中得到自己的成長。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也犯了這樣的錯誤,那麼請你在內心梳理一下:

在你自己的成長經歷中,你是不是有過什麼遺憾?有沒有因需求沒被滿足至今心中一直耿耿於懷的事情?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在無意間強加給他一些你自己的內心需求?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你可能會發現,身邊還有一些家長,過分將目光關注在了孩子身上,將以孩子為中心當作偉大並引以為傲的事情。

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這樣的全身心投入,對於孩子來講,可能是負擔,是壓力,而你所得到的可能會是沒有符合你預期的失望。

因此我們希望,每個家長在愛孩子、在想盡辦法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能夠做自己。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會有自己的朋友、愛人、生活圈。

隨著他們的成長,在跟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中,每一位父母都能有自己的樂趣,不會因這份成長中必須的分離而感到焦慮,這才是讓人欣慰的家庭教育。

這並不是遙遠的事情,並不是孩子長大才需要意識到的事情,而應該從現在開始,就給自己留一個空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誕生與成長,也是家長在磨合中逐漸認清真正自己的過程。

都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場修行,希望在這場修行中,我們能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度過快樂的旅程。

TAG: 孩子家長養育成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