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一、絕妙的問題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探討價值,而且能夠認識到“古典的書法藝術學習,從來沒有魏碑的地位。清代晚期才被重視”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說明提問者對於書法是有研究的。我們都知道中國書法,其實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我們稱之為帖學,一種我們稱之為碑學。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二、古代書法為什麼會邊緣碑學?但是為什麼在中國書法的體系下,帖學書法一直是傳統的主流藝術,而魏碑等碑學書法卻一直處在邊緣地位?這恐怕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就決定了我們怎麼樣去評價魏碑書法。如果是因為其他因素而不是因為碑學藝術水平比帖學要低的話,那麼今天我們再來看待碑學書法和帖學書法的時候,就因該抱著一個平等眼光來看待,而不是一味地揚碑抑帖或者抑帖揚碑。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三、中國書法自誕生之日起就是帖學書法帖學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而中國書法的自覺期,其實就是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如果說王羲之以一人之力開創了中國帖學書法的森然體系,我認為是恰當的。因此,中國書法自誕生之日起(如果我們認同魏晉是中國書法真正誕生的年代的話),就深深地烙上了帖學的印記。所以中國書法幾千年來一直是帖學統治下的世界,也就不足為怪了。但是對於沒能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來說,自然有諸多困惑。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比如,為什麼書法自覺之後就算中國書法真正誕生了?簡單來說,就是因為自覺的手法藝術,是書法家從心裡想把書法寫好,把書法寫美。而不自覺地書法,其實寫字的成分更多,因此不能算是真正的藝術。四、帖學書法的創作主體身份決定了帖學地位中國書法兩大體系——帖學書法和碑學書法,除了書法風格上的不同之外,他們各自的創作主體也有不同。比如說帖學書法的創始人王羲之,身份自然不必說,是貴族出身,而且王羲之開創的帖學書法,其後宗者也多為士大夫群體。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明清兩代館閣體,實際上也是帖學書法脫胎換骨而來,而這一帖學書法的主要書寫人,其實就是明清兩代朝廷官員、鄉紳貴族、科舉士子。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而這三種人,在中國古代,就是當時社會的精英,他們有絕對的話語權,也有絕對的權力,比方說中國古代就規定考取秀才後,可以免除勞役,免間地方官可以不用下跪等特權,因此可以想見,這些人的權力是多麼大。而擁有這些權力的社會精英,其日常書寫,包括書法學習,都是以帖學為重要研習物件。因此帖學在古代有至高地位就不足為奇了。反觀碑學書法,其創作者主要是鄉村百姓、造像工人(《龍門十二品》),是最底層的人民大眾,在中國古代自然人微言輕,其書法主張和審美自然不會被那些精英所看得起。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五、純藝術角度的考慮因此,透過上述分析,我麼可以看出來,中國古代之所以會抑帖揚碑,其實是兩種派別之間其書寫者的社會地位、話語權力不對等造成的,一方是握有國家機器的社會精英,一方是普通的百姓、底層人員,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歷史的天平因為權力的不對等而偏向於帖學書法。所以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抑帖揚碑的理念,其結果的形成並不具有藝術角度的考慮,因此其不合理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六、到底如何看待碑學書法?既然是非藝術的因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那麼我想在今天這個平等的社會里,我們看待碑學書法和帖學書法的關係就應該更包容、開放、平等一點。碑學書法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喜歡,原因就在於碑學書法擺脫了帖學書法原始設定的缺陷。我們都知道帖學書法是自覺藝術下的產物,既然是自覺,那麼人的主觀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這個理念一旦形成以後,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理解偏差,最後整個帖學書法完全淪為一種故意造作安排、僵死不化,甚至是了無生氣、千篇一律的存在。比如明清兩代館閣體的產生,就是證據。但是也不能說館閣體就不好,只能說是帖學書法的一個難以彌補的天然缺憾,才有館閣體這樣令人感到複雜的存在。之所以說他是複雜的,是因為對其評價難以有一個定論。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但是無論如何,作為碑學書法創作主題的民間大眾是不會有這樣的疑慮的。因為他們根本在創作的過程中沒有想過這可能被後人看做是書法藝術。他們創作的目的,或者是為了記錄某個逝去人的一生(張黑女墓誌銘),或者是為了記錄下來自己雕刻佛像的歷程(《龍門十二品》),因此,在書法創作中,有難得的天然的意趣在、自然真性情在。

中國書法幾千年,為啥碑學書法總是顯得不入流呢?

我想,這就是被館閣體和舊有帖學體系折磨到接近崩潰的晚清文人看中魏碑的原因吧。瞭解了這些,現在你該知道怎麼評價魏碑書法了吧!

TAG: 書法帖學碑學魏碑館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