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飯桌上為什麼少不了酒?

威士忌是英國人的生命之水,伏特加是俄國人最愛的烈酒,如果中國也要評出一款人人都愛的酒類,那白酒一定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中國人對白酒的狂熱持續已久,白酒產量之高,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加起來也抵不上。

在中國市場中,白酒的地位始終穩固。

中國人的飯桌上為什麼少不了酒?

每到臨近年關節日,親朋好友之間總會推杯換盞。不管是宴請賓客、送禮傳情還是節假日,人們都會拿出藏酒與親朋好友共享,共享良辰美景,可以說中國人的飯桌上已經離不開白酒了。

01白酒文化,自古有之

酒文化傳承至今,已經融入到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常言道,“無酒不成席”,白酒在今日已成為宴會必備,但人們可能很難想象到,酒在中國歷史中也經歷過漫長的地位變遷。

“酒”字最早只有右半邊的“酉”字,這一象形字模擬出了酒罈子的形狀。

中國人的飯桌上為什麼少不了酒?

早期,酒是皇親國戚敬拜祖先時的神聖之物。《尚書·酒誥》記載,周朝時期,舉國上下只能在祭祀時飲酒。若在祭典上喝醉了,還會被視為品行不端。

就連祭奠的“奠”字頭上就是一個“酉”字,可見祭奠儀式上,酒是不可或缺的祭品。

婚喪嫁娶、送禮待客,它被搬上了普通百姓的家宴。

隨著儒家文化在中國的普及,酒也隨之完成了一次重生,搖身一變成了社會交往的剛需品。

02酒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經典武俠橋段中,總離不開“喝酒交心”的名場面。

在《天龍八部》裡,段譽與喬峰在松鶴樓斗酒的畫面,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二人雖初次相識,卻相聊甚歡,一見如故,豪飲數十碗酒,引得眾人圍觀,瞠目結舌。

中國人的飯桌上為什麼少不了酒?

在《神鵰俠侶》裡,忽必烈與楊過二人初見面時,雖然楊過年輕資歷淺,不擅飲酒,但忽必烈和他共飲馬奶酒,他毫無半分推辭,使得忽必烈對他讚賞有加。

在同一個酒桌上,無論你是文人還是武夫,喝到那個份兒上,大家感情就到位了,可以稱兄道弟,可以胡言亂語。

日常的交際場合中,喝上幾杯酒就能活躍氣氛,酒後總能暢快地與人談論天下,總歸比干巴巴的尬聊來得生動有趣一些。

當人與人一起喝過酒之後,就是你跟某個人共同經歷了一件痛苦的或者快樂的放縱自我的事情之後,你們之間必然會因為這件事情而產生一個情感的紐帶。

中國人的飯桌上為什麼少不了酒?

酒醒之後,彼此會共同想起,那一次我和誰誰誰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很難忘。

03喝酒後更能抒發情感

中國人把法放在肚子裡,不會講出來;心中有一杆秤,那是理;而嘴巴專門用來講“情”。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人在喝醉後,才會吐露出他最真實的內心。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酒後吐真言”。

很多人在喝完酒之後,就會放下防備,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心裡的煩悶和喜悅都會在喝過酒之後表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人的飯桌上為什麼少不了酒?

不管是不想表達的壓力和脆弱還是抑制不住的喜悅,很多時候,人們都需要藉助酒去放鬆自己,釋放自己。

在一種偽善的面具之下,酒就成為一種助推劑,喝了酒之後,人才能更加真實地展現自己原初的本來面貌。

中國人離不開白酒,不僅是白酒在我國曆史上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多時候喝酒時喝的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心情。在不同的場合,酒都可以傳遞千絲萬縷的情緒——話不多說,都在酒裡。

TAG: 白酒喝酒中國之後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