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唐玄宗賜名的植物,人稱“骨碎補”,幫助過很多人,不多見了

導語:曾被唐玄宗賜名的植物,人稱“骨碎補”,幫助過很多人,如今不多見了

眾所周知,在農村生長著很多的野生植物,這些植物種類繁多,而且分佈廣泛,僅在山上的植物就多到數不勝數。這些植物都有它們自身的價值和用途,而且每種植物的生長習性也不同。

每種植物在大自然中各自茁壯成長,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生長在泥土裡的,也有一種植物是喜歡在石壁上的,還有一種植物是喜歡生長在有水的地方,你肯定想不到還有植物是喜歡在樹幹上的。

曾被唐玄宗賜名的植物,人稱“骨碎補”,幫助過很多人,不多見了

一般來說,生長在樹幹上的植物非常少,今天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種樹幹上非常珍貴的植物,它在農村有“骨科高手”之稱,在過去幫助過很多人,如今不多見了。

這種植物在農村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做骨碎補,顧名思義,自然是骨頭碎了還能補回去的意思,因此有“骨科高手”之稱,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神奇不可思議?

關於骨碎補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一種傳說,相傳古代的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野外騎馬時不小心摔下來把手臂上的骨頭摔骨折了,身邊計程車兵就是用這種植物搗碎用來包紮的,過了一段時間斷骨已補傷口也好了,於是唐玄宗就給它賜名為骨碎補。

其實,骨碎補它的學名叫做猴姜。為什麼叫猴姜這麼奇怪的名字呢?這是因為它的根狀莖有很多細細的絨毛,非常可愛,顏色又是棕色的,像極了猴毛,而且形狀看上去與姜相似,於是就給它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猴姜。

曾被唐玄宗賜名的植物,人稱“骨碎補”,幫助過很多人,不多見了

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巖姜、毛薑、申姜、巖連姜、石碎補、肉碎補、飛天鼠等都是它的別名。猴姜是水生骨科植物,對生長環境非常苛刻,只喜歡生長在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山地林中的樹幹上,另一個地方是岩石上,生長特性非常奇特。

猴姜不僅生長的習性獨特,而且它長得也是與眾不同,它的植株並不高,只有30釐米左右,但是卻生長著兩種葉子,一種長在上面,呈四回羽裂狀的披針形,葉子有多對對生,背後長滿了孢子用來繁殖的。

還有一種葉子是從根狀莖上長出來的,覆蓋在毛茸茸的根狀莖上。這種葉子雖然長得比較小,但是卻能保護它的根狀莖不受雨水的浸腐,太陽的暴曬,還能保護不讓毒蟲來侵害,可以稱它為“保護葉”。

曾被唐玄宗賜名的植物,人稱“骨碎補”,幫助過很多人,不多見了

猴姜的根狀莖是橫生的,而且還比較長,這種根狀莖可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它是一味價值珍貴的中藥材,具有強骨續筋、補腎溫腎、散瘀止痛的功效,對骨頭的傷勢,續骨接筋有很好的療效,可以說價值真的是非常珍貴。

另外,猴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只喜歡生長在岩石上和樹幹上,據老一輩人說生長在樹幹上的猴姜要比生長在岩石上的猴姜價值更高,因為長在樹上的為寄生植物,一般來說寄生的要比普通生的好。

各位朋友,你們家鄉有這種猴姜嗎?它是一種曾被唐玄宗賜名的植物,人稱“骨碎補”,幫助過很多人。由於價值珍貴,一直以來被大家採挖,如今不多見了。若你在家鄉還能遇見它,請重視!

TAG: 植物生長骨碎補根狀莖樹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