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梧桐溼寒露,斜風細雨動秋聲

導語

每年十月八號或者九號,國慶小長假剛剛結束的時候,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就來了。秋意漸深,情思綿長,詩意的生活從不排斥悲秋的情緒,但我們都應該學會安頓自己,這樣才不會隨波逐流,迷失自我。

+ + + + +

月夜梧桐溼寒露,斜風細雨動秋聲

寒來暑往

秋分打破了白晝的平衡,之後的日子,白天漸漸變短,夜晚逐漸變長,秋意也更加濃郁。漫步街頭,兩旁的樹葉顏色不勝那般的翠綠,地上多了零星的落葉,怕冷的朋友也已經穿上了厚外套或是風衣。

寒露來了,深秋伴著寒露來了。

俗話說,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這樣形容寒露節氣的,說: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在古代,古人將“露”作為天氣轉涼的標誌,詩人白居易筆下寫到,

“褭褭(niǎo)涼風動,悽悽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月夜梧桐溼寒露,斜風細雨動秋聲

秋風變冷,露珠泛著冷光,蘭荷也變得殘敗,一片蕭索之景。

寒露之後,等再過段時間,便可欣賞到滿山的紅葉,獨屬於秋天的顏色,美的讓人心生歡喜,美得驚心動魄,但也不禁感嘆時光流逝和年華老去,恰如那句詩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雁飛花開

寒露的三候,被唐代詩人元稹形象的描繪於詩中,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月夜梧桐溼寒露,斜風細雨動秋聲

一候鴻雁來賓。

其實,從白露節氣開始,鴻雁開始陸續南飛,到寒露節氣時應為最後一批。古人稱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賓,因此稱初候為“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傳說雀鳥在深秋感知寒冷後,潛入大海變成蛤蜊。古人認為蛤蜊的貝殼花紋與雀鳥相似,還以為是雀鳥變的。

三候菊有黃華。

“華”即“花”,是說菊花已遍地開放。天地萬物皆是負陰而抱陽,草木皆因陽氣而開花,唯獨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姿色正與晚秋之時相應。秋天肅殺蕭瑟百花凋零,唯有這菊花是這個時候最美的。提到菊花盛開,我們都會想起陶淵明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如果說大家都在春天裡面歡欣,在秋天裡感傷,那麼陶淵明的心就是在秋天裡可以有安頓。

月夜梧桐溼寒露,斜風細雨動秋聲

詩淨心寬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相信大家對王維的《山居秋瞑》十分的熟悉,王維描寫的秋是清冷的,但王維內心中那份自在與安頓,讓人心生嚮往。

寒露來了,秋風習習,逐漸泛黃的樹葉,看著落葉飄落,最濃郁的秋景印在每個人的腦海,內心也被流光所填滿。秋是收穫,是回首,是思考,也是期許。我們可以傷春,我們可以悲秋,我們可以感嘆時光易逝,在所有的春恨秋悲走過之後,我們能否照顧好自己的內心,不讓自己的心跟著流光肆意漂泊呢?

月夜梧桐溼寒露,斜風細雨動秋聲

誠如

“沐春風而思飛揚,凌秋雲而思浩蕩。”

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紛雜,無論我們的思緒如何在高天流雲間浩蕩縱橫,在這個秋天,利用空閒的時間,品味詩詞中的詩意,讓古詩詞來洗滌和滋養我們的心靈,讓詩意留在心間,給自己的內心些許的安寧。

人生苦短,有了豁達的心,就會更加從容,穿越春秋。

TAG: 寒露節氣雀鳥菊花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