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個“心病”發生中風的風險比常人要高出5倍

指導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 薛玉梅

69歲的張伯,常常感覺心悸、頭暈、心跳不穩定,後來確診為房顫,醫生給開了抗凝藥。前些日子,張伯感覺沒啥大礙,就擅自停藥了。萬萬沒想到後來就突發中風,半身癱瘓。

“明明是心臟問題,怎麼會中風?”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薛玉梅,她指出,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中風。與普通人相比,房顫患者的中風發生率要增加近5倍。

警惕!這個“心病”發生中風的風險比常人要高出5倍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薛玉梅談房顫

中風背後,有個“兇手”叫房顫

房顫,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據統計,房顫的患病率為0。77%,全國現有房顫患者近千萬。每4~6個缺血性中風患者就有1個是房顫引起的。

房顫的主要症狀有心悸、眩暈、暈厥、氣促等,但也有些患者沒有任何症狀。

房顫的症狀雖輕,危害卻很大。薛玉梅稱主要有二:

一,房顫發生時,心耳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可能會造成相應部位血管的堵塞。最常見的是腦栓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

二,長期房顫還可引起心臟擴大,導致或加重心衰。房顫患者心房有效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過快可導致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可導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抗凝治療是房顫患者預防中風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抗凝是國內外公認的預防由房顫引發的中風治療方法之一。抗凝治療透過阻止心房的血液凝整合血塊,從而可預防中風。薛玉梅提醒,患者做到以下三點能減少與房顫相關的中風事件——

首先,到正規醫院就診,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卒中風險測評。

房顫患者的中風與其危險因素有關,而與房顫症狀無關。

其次,正確用藥。

如果評分結果顯示有中風風險,應該透過服用抗凝藥來預防中風。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藥,它只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

臨床上常用的傳統抗凝藥是華法林,但華法林由於劑量個體差異大,存在較多的藥物和藥物、藥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病人需每個月到醫院抽血監測抗凝效果,較為麻煩。

新型口服抗凝藥的出現,克服了傳統藥物的使用缺點。尤其是新型抗凝藥達比加群,對於急需手術的患者,其獲批的特異性逆轉劑能在數分鐘內解除抗凝藥物的藥效,避免手術過程中出血不止的危險。如果是服用華法林的病人,在做外科手術時則需要服用維生素K才可以逆轉抗凝作用,且作用時間比較長。

最後,堅持長期規律服用抗凝藥。

抗凝藥需要長期堅持服用,不能時斷時續。即使沒有感覺不適,也不等於中風的風險消失,因此不能隨意停藥。

TAG: 房顫中風抗凝藥薛玉梅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