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

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

都尉

。”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孔融讓梨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

孔融讓梨的成語典故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從小學就學起的,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遵守基本的禮儀道德,公序良俗。年僅四歲就有如此的見識,可謂是天賦異稟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為什麼在古代這種神童事蹟層出不窮的呢,如曹衝稱象,如司馬光砸缸,年紀輕輕的就聲名遠揚的,這樣好嗎?不是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的嗎?

在古代,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贏的身前身後名,所以名望是個好東西,你不出名別人咋認識你,咋知道你嘞,咋實現自己的抱負呢。古代沒有發達的網路,更不會有一夜成名的網紅,怎麼才能讓別人知道你,唯一的一條出人頭地的陽關大道就是做官。

孔融讓梨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

十年寒窗的學子

這就有點兒扯了是吧,孔融讓梨的故事與做官有個毛線的關係?要驗證有沒有關係,那我們就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做官途徑,在還沒有公務員考試的時代,讀書人是怎麼走上當官之路的。

除了世家大族的子承父業,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我國古代的做官途徑還有“察舉制”和”徵辟制“,察舉制就是傳說中的舉孝廉,是地方官吏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甄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發掘人才,向朝廷推薦官吏。徵辟就是人在家中坐,官從天上來。皇帝或者重臣們可以直接徵召有名望,有才能的人出來做官,這下知道為什麼出名要趁早了吧?

孔融讓梨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

魏晉時期的山野名士

這就叫贏在起跑線上,在你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人家就是村裡有名的乖寶寶了;在你還在掏鳥窩的時候,人家都成鄉里鄉親誇獎的好青年了;在你準備埋頭苦讀十年寒窗的時候,人家已經是聞名全縣的孝廉之士了,直接具備做官的資格了。

一個好的名聲,就是你步入官場的加速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名望的貴族子弟,不到20歲就可以出來做官了。而寒門子弟呢,就要慢慢的熬,縱使你有臥龍雛鳳之才也是要排隊熬資歷的,等到30多歲了還不一定能做上一個小吏,這是當時社會的弊端,也是人才的悲哀。

依據孔融後來的表現來看,其讓梨之舉有耍小聰明,博誇獎之舉,十歲的時候就耍嘴皮,爭強好勝嗆的陳韙不知如何應答。

孔融讓梨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

放蕩不羈的名士風流

長大之後的表現更加的不堪,說父親不值得去尊敬孝順,因為你只是他一時情慾的產物;說母親對你也沒有什麼恩澤的,孩子就如一個暫存在她肚子的器物,分開之後就沒有什麼關係了。這樣的話語讓人完全的不敢相信是出自孔子後裔之口,可謂是情商為負,一直不線上的狀態。

所以,依據其前前後後的行為表現,孔融的讓梨之舉,不過是一個早智如妖孩子的耍小聰明之舉。其這種沾沾自喜,自視甚高的病態性格,也是給其名門身份和其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孔融讓梨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

我行我素禍從口出

由於其一貫的驚世駭俗,傷風敗俗,蔑視朝廷的奇談怪論,終激起了曹操的怒火,其全家被誅。

TAG: 做官孔融讓梨孔融名望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