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即將進入了“三伏天”,“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此時氣候悶熱潮溼,最容易誘發各種夏季流行疾病。

小益建議大家關注以下問題: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三伏天”養生原則

1、精神調養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心靜自然涼。

2、起居調養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避暑是總的原則,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勞動或體育鍛煉時,要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並注意加強防護。午飯後,需安排午睡。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恢復疲勞。酷熱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是一項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夏日易受風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調的房間,也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夏日天熱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換,久穿溼衣或穿剛曬過的衣服都會使人得病。

3、飲食調養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以清暑、益氣、滋陰生津為主。特別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此外,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差,如果過食肥甘厚膩之物,易損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綠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鱔魚、鴨肉等,均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4、運動調養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夏天運動鍛鍊,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公園、河湖水邊,庭院空氣新鮮處。鍛鍊專案以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為好,有條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濱 地區去療養。

夏天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鹽開水或綠豆鹽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不要立即用冷水衝頭、沐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痺證等多種疾病。

5、防治“疰夏”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疰夏主要表現為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使稀薄、微熱嗜睡、出汗多、日漸消瘦。

預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服補肺健脾益氣之品,並少吃油膩厚味, 減輕脾胃負擔。進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濁,清解溼熱之方,如鮮霍香葉、佩蘭葉、滑石、炒麥芽、甘草等,水煎代茶飲。

入伏後,除了熱,小益告訴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夏季體質調養

不同體質人群在“三伏天”的表現和症狀都不同。氣虛質、痰溼質、溼熱質、陰虛質等人群尤為難受,透過飲食、起居調理不能改善不適症狀,需要去專科中醫醫院進行夏季的體質調理。和冬季養生調理不同,尤其注重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益氣生津

性質要平和、微涼,切忌滋膩、溫熱之品。這是因為夏天氣候炎熱,汗出過多,而耗氣傷津,對於老人、體質虛弱之人尤應如此。

原則二:健脾和胃

一是暑溼之氣盛,而溼邪困脾,易阻礙脾胃之陽氣;二是夏季人們吃寒涼食品多,而寒涼傷胃;三是夏天喝水多,沖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殺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原則三:冬病夏治

中醫養生學家發現,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透過伏夏的調養,使病情得以好轉。其中,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肩周炎、慢性腹瀉、反覆感冒、類風溼關節炎等療效果最顯著。

總的來說,在“三伏天”要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菸。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還要結合自己不同的體質科學地度過煩惱的“三伏天”。

TAG: 調養三伏天夏季體質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