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的十三個誤區

飲食養生的十三個誤區

誤區一:“吃素比吃葷好” 不少人認為,吃素比吃葷好,素食中無膽固醇,吃葷易致血脂高。其實,吃素和吃葷各有千秋,肉類蛋白質都是優質的,比植物蛋白質好;而素食中不飽合脂肪酸、維生素和粗纖維多,對身體有益。所以素葷搭配,方能取長補短,營養均衡。

誤區二:“不吃早餐減肥”雖然少吃一餐減少了食物攝入量,但從頭天晚餐至翌日中餐相隔時間太長,午餐時飢腸轆轆,勢必大量進食,不僅補上了不吃早餐的熱量,而且由於未吃早餐營養不夠,上年會感到精力匱乏,對健康有害。另外,肝臟分泌的膽汁儲藏在膽囊內,進食後膽囊收縮,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如不吃早餐,膽汁在膽囊內不排出,膽汁易析出膽固醇,故不吃早餐易發生膽囊結石。

誤區三:“蛋黃膽固醇多,食之有礙健康”蛋黃中卵磷脂多,能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可預防動脈硬化。蛋黃中的卵磷脂被分解後,能釋放出乙醯膽鹼,可增強記憶能力。所以,老年人可以適當吃雞蛋。

誤區四:“喝雞湯比吃雞肉更補身體”有人認為雞肉的精華都在湯裡,雞湯比雞肉更富營養,其實是一種誤解。不錯,在燉雞湯時雞肉裡的肌酸、肌酐、嘌呤鹼、少量氨基酸和水溶維生素,可溶解在湯裡,但蛋白質遇熱凝固,大部分仍留在雞肉中,雞湯裡所含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

誤區五:“吃滋補品有益無害”有人認為多吃人參、鹿茸、銀耳和蜂王漿之類的滋補品能延年益壽,其實滋補品都具有很高的熱量,血壓偏高的老年人或高血壓患者,常吃滋補品可使血壓進一步升高。

誤區六:“吃巧克力食品對身體不利”巧克力中含較多飽和脂肪酸,一些人認為吃巧克力會使血脂增高。最新研究表明,巧克力有抗氧化、加強免疫、調節血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利。巧克力中的花青素還可有效地阻斷食物中的“亞硝酸鹽”生成,有防癌作用,但老年人不宜多吃。

誤區七:“吃水果等於吃蔬菜”雖然兩者都含豐富的維生素,但水果的含糖量高,供熱量多;蔬菜含礦物質鈣、鐵和纖維素多,對維持人體生理功能有好處。兩者各有特點,誰也替代不了誰。

誤區八:“吃糖多會患糖尿病”糖尿病是胰腺分泌胰島素不足所致,與遺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肥胖、妊娠和年齡因素等有關。吃糖不會使胰島素分泌不足,不會引起糖尿病,老年人可以適量吃糖。

誤區九:“飲酒有害”不能說得太絕對。老年人適量飲點白酒(60度者半~1兩)、啤酒(不超過600毫升)和紅葡萄酒(2~3兩),能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有利於預防動脈硬化,減少冠心病發作。飲酒可概括為“少量有益、大量有害”。

誤區十:“豆腐渣不能吃”吃豆腐渣(與麵粉、玉米麵混合做蒸餅或烹調作菜餚吃)可使糖尿病患者減輕空腹飢餓感,減少糖的吸收,抑制升糖素分泌,還有減肥、通便作用。

誤區十一:“吃鮮豬肉比吃凍豬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豬被宰後幾小時,其肉進入僵硬期,這時的豬肉不易煮爛,營養成分也難為人體吸收;宰後冷凍一兩天的肉,可分解出氨基酸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肉質嫩,營養最高,味道最鮮。

誤區十二:“魚鱗不能吃”這在一般情況下是對的,帶魚則例外。因為帶魚身上白色的細鱗不僅好吃,而且帶魚的營養成分多數含在這裡邊。除掉它帶魚便失去鮮香之味,營養成分也太為減少。

誤區十三:“味精會致癌”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味精是將澱粉水解生成葡萄糖,透過細菌發酵轉化成穀氨酸,加以提取而成,整個製作過程不可能產生致癌物質。但也不可用量過大,聯合國食品新增劑專家委員會規定,味精每日允許攝取量:每一千克體重為120毫克,即50公斤體重的人,每日允許食用6克。

TAG: 誤區雞肉膽固醇巧克力滋補品